海關破海路販運1.25億元「K仔」案 近10年最大宗 拘一女子

撰文:朱雅霜 黃偉民
出版:更新:

海關接獲情報指一批氯胺酮(俗稱K仔)毒品會由巴基斯坦經海路偷運來港,經風險評估後,於7月30日在葵涌海關大樓驗貨場檢驗一個報稱為棉紗線的貨櫃,在162巻棉紗線的暗格檢獲220公斤氯胺酮,估計市值逾1.25億元。人員作進一步的檢控及調查後,於8月31日拘捕一名收貨物流公司的女負責人。今次是海關近10年破獲的最大宗海路販運氯胺酮案件。

+6

巴基斯坦貨櫃提單多假資料惹懷疑

海關於7月初與外國執法機構進行情報交流,得悉一批氯胺酮會由巴基斯坦經海路進入本港,海關隨即調整風險指標,揀選高風險貨物驗貨。7月30日,海關人員在葵涌海關大樓驗貨場接獲一批由巴基斯坦到港海運貨物,該20尺貨櫃報稱載有紡織棉紗線。海域科港口管制課監督文敬歡表示,由於該貨櫃收貨人是一個無進出口貨易紀錄的公司,而該公司提供的地址並不完整、使用虛假電話號碼,同時巴基斯坦是主要毒品來源地,與行動目標相符,人員遂扣驗該貨櫃。

6包棉紗線在X光機檢查下呈可疑影像

海關人員首先利用流動X光機檢查該貨櫃,發現貨櫃最深處底部影像與其他位置的影像不一,於是抽出該處貨物進一步檢查。其間人員發現15包棉紗線的包裝與其他棉紗線的包裝不同,並只有它們以繩索綑綁。人員再將15包棉紗線透過X光機逐一檢查,發現當中6包影像可疑,正常會呈現橙色影像,但它們呈現綠色藏合成類毒品影像。人員逐一拆開檢查,發現棉紗線品質極差劣,剪開表層並發現內有塑膠製圓形容器,裝有白色晶狀物。晶狀物樣本在毒品測試中對氯胺酮呈陽性反應。人員最終在162巻棉紗線中,檢獲220公斤氯胺酮毒品,估計市值逾1.25億元。文敬歡指,整個貨櫃有164大包的棉紗線,當中共有6大包藏有毒品,並藏在櫃貨最深處位置,佔貨櫃貨物不足4%,並藏在棉紗線軸心,企圖逃過海關偵查。

海關毒品調查科接手調查後發現,涉事提單上的收貨公司、收貨人電話及在巴基斯坦的付貨人公司均為虛報,但收貨地址為另一間正當的成衣製造公司。海關調查相信,販毒集團企圖利用正當的成衣製造公司作為掩飾,令海關相信為正常貨物,避免被揀選為檢驗貨物。而根據情報顯示,疫情期間販毒集團不會在毒品生產地囤積大量毒品,由於擔心被當地執法機關破獲會損失慘重,因此近期會將大量毒品透過海運運往其他地方,因為海運時間較長,可以趁一、兩個月的空檔尋找買家,亦方便改變目的地。

海關根據上述情報,決定不動聲色,等待收貨或會否更改收貨人公司。其後發現涉事貨櫃的收貨人更改為一間物流公司。經監控及調查後,在8月31日採取行動,拘捕該物流公司的35歲香港女負責人,她事後獲保釋候查。海關正重點調查,該批毒品是否原本計劃在本地市場銷售或再轉口。

海關毒品調查科毒品調查課署理監督陳紹裘指,涉事物流公司曾與貨櫃船公司聯絡,船公司層查詢收貨安排,海關相信該批氯胺酮仍未有買家。

海關毒品調查科高級監督李錦榮指出,今次是海關近10年破獲的最大宗海路販運氯胺酮案件,以往巴基斯坦毒品主要經空運到港,今是首次由該國海運氯胺酮到港。海關以情報交流及風險評估,成功偵破今次過億元氯胺酮案件,從源頭阻截大批毒品流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