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今年首8個月檢2.6噸毒品 破16宗千萬販毒案

撰文:朱雅霜 黃偉民
出版:更新:

疫情期間海關檢獲毒品數字大幅上升,去年整年檢獲約3.5噸,按年上升逾七成半,當中可卡因及冰毒升幅最多,分別為四成及2.2倍。而今年首8個月已檢獲2.6噸毒品,當中大麻及氯胺酮較去年同期上升4.5倍及約2.2倍。海關指,疫情期間受通關限制,販毒集團由每次逐少偷運的「螞蟻搬家」販毒模式,改為以空運及海運大量販毒的「走馬燈」模式,成為檢獲毒品數字上升主因,此外,海關今年破獲本港兩個特大大麻養殖場,反映販毒集團將毒品轉為本地生產。

海關去年全年檢獲約3.5噸毒品,按年上升逾七成半,今年首8個月已檢獲2.6噸毒品。(黃偉民攝)
+6

疫情前,2019年海關全年檢獲約2噸毒品,但在去年疫情期間共檢約3.5噸毒品,今年首8個月檢獲共2.6噸毒品,顯示在疫情期間檢獲毒品的數量不斷上升。去年檢獲冰毒上升2.2倍,約806.7公斤;檢獲可卡因上升四成,約907公斤。大麻及氯胺酮去年全年檢獲量分別為404.5公斤及283.9公斤,今年首8個月檢獲量已超過去年整年檢獲量,分別為935.4公斤及538公斤,分別較去年同期急升4.5倍及2.2倍。

海關毒品調查科高級監督李錦榮指出,海關今年在本港破獲兩個特大大麻養殖場,因此大麻檢獲量直線上升,反映受疫情影響,毒品難以入口或被海關檢獲,有販毒集團將毒品轉為本地生產。

大麻及氯胺酮去年全年檢獲量分別為404.5公斤及283.9公斤,今年首8個月檢獲量已超過去年整年檢獲量,分別為935.4公斤及538公斤,分別較去年同期急升四成及2.2倍。(黃偉民攝)

李錦榮表示,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的最新報告,在疫情初期毒品生產國囤積大量毒品,為免被當地執法人員檢獲,遂採取「走馬燈」模式販毒,經海路將毒品送離生產國,在逾一個月的航行期間尋找買家,尋獲後才改船務文件,運往目的地。「走馬燈」模式犯毒手法對販毒集團極具效益,費用較低及分散風險。

改用「走馬燈」模式經海空路線運販毒

在疫情前,販運毒品的模式主要為客運、郵遞及快遞「螞蟻搬家」,每次數量不多;疫情期間,全球機場均減低運作,2020年毒販改以郵遞及快遞進口毒品為主,海關增加該形式的檢驗,令破獲涉及同類模式的案件由827宗升至1,111宗,涉及檢獲毒品數量由2,152公斤上升至3,475公斤,按年增加逾六成。及至今年,販毒集團再改為「走馬燈」模式,利用空運及海運販毒,有買家的訂單以空運到港,而未有訂單則用海運到港,就此海關再轉策略,今年首8個月搗破相關模式的案件為518宗,雖比同期下跌9%,但檢獲毒品量則已達2,663公斤,上升43%。

今年販毒集團改為「走馬燈」模式販毒,首8個月搗破相關模式的案件為518宗,雖比同期下跌9%,但檢獲毒品量則已達2,663公斤,上升43%。(黃偉民攝)

李錦榮指,毒品檢獲量上升主因是海關因時制宜,破獲多宗大型案件。2020海關偵破千萬大型毒品案為33宗,2019年則有15宗,而今年首8個月則有16宗。他指,毒品為全球性問題,由於生產、販毒到吸食均為跨國活動,香港為航運樞紐及物流中心,交通完善,以及實施便利客運及貨運政策,增加毒品途經香港的機會。海關與海外及內地的緝毒機構保持聯繫,包括互換情報及聯合行動等,遏止跨國販毒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