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歷史「棚仔」曲終人散 街坊作最後告別 回憶布業歷史

撰文:陳傲淇 魯嘉裕 梁偉權
出版:更新:

擁有44載歷史的深水埗欽州街的「棚仔」布市場,今日(31日)正式曲終人散。舊客人紛紛趕至現場,作最後告別。布市場飽經歷練,有檔主在「棚仔」經營生意,養活家庭,直言是兒子年幼時長大的地方,滿載回憶。又憶起布市場曾經歷兩次火災,親手「扯返啲布出黎」。
「棚仔」紮根區內,與一眾街坊建立深厚情誼,以往客源種類多,小至上家政課的學生、做手工藝的家庭主婦,大至內地、東南亞廠方,甚至是明星張曼玉,亦曾到「棚仔」幫襯。有布販指,作為「棚仔」的歷史見證人,感到知足。

「舊棚仔」正式結業前1小時,棚仔內客人絡繹不絕。(魯嘉裕攝)

修讀服裝設計學生「趕尾班車」買布

下午4時許,距「舊棚仔」正式結業前1小時,場內客人絡繹不絕,逼至水泄不通,眾人為「趕尾班車」,紛紛前來買布。就讀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修讀服裝設計的一年級的學生Jinny及瑄瑄指,以往做功課都會來這裡買布,「香港好少地方有咁集中布源」,對於有多年歷史的「棚仔」要清拆感到可惜,亦得知部分檔販選擇結業退休,不搬遷新舖,感到不捨。

有檔主在「棚仔」經營生意,養活家庭。(魯嘉裕攝)

在「棚仔」養育兩兒子 歷兩次火災親手「扯返啲布出黎」

在「棚仔」開檔超過40年的陳女士手中持軟尺,一邊兜售布匹,一邊接受記者訪問。她大嘆,「棚仔」內有很多回憶,與丈夫一同經營布檔,「我喺到湊大兩個仔,啲仔喺到玩大,依加都結曬婚」。她重提當年光景﹕「以前好辛苦,要出廠貨,做到隻手都歪曬……」,客人小至散客,大至內地廠房,連明星張曼玉、黃夏蕙亦曾經光顧。她又憶起「棚仔」曾經歷兩次祝融之災,「啲布淋到濕曬,我扯返啲布出黎」。陳女士在「舊棚仔」清拆後,亦打算退休,嘆道﹕「年紀大,做唔嚟啦。」

老檔主李生生指「見證咗歷史,知足嫁喇!」。(魯嘉裕攝)

李氏檔主夫婦:「見證咗歷史,知足嫁喇。」

老檔主李生生由10多歲入行,至現時滿頭白髮。他憶起80年代為布業最輝煌的時期,適逢內地改革開放,製衣業蓬勃,後來生意插水式下跌,客源主要為東南亞地區,例如巴基斯坦印度的廠方。往後,日常生意主要為學生,上家政課買布料。他指遷拆過程已拖延10多年,「見證咗歷史,知足嫁喇。」,形容為一個時代的結束。

女插畫家以「棚仔」取材寫生與布販結緣

插畫家Pat亦特意趕到「棚仔」與檔主道別。她指,2015年曾出版一本畫集名叫「老店風情畫」,以「棚仔」作為題材,因此與檔主結緣,當時她在「棚仔」內寫生,並送贈畫作給檔主。畫作黏在檔口前,一黏就是8年。今日「棚仔」閉幕,有檔主特意取回該幅具意義的畫作。Pat表示﹕「今日我唔嚟畫畫啦,嚟幫襯,幫手散下啲貨」,認為檔主做到最後一刻,是享受與顧客的買賣關係。

「棚仔」大門鎖上正式落幕 見證時代終結

有布販將布料擺在行人路割價出售或免費送予街坊,現場有不少市民在揀選心儀的布料。至下午5時正,多名食環署人員由旅巴接載到場,呼籲檔攤收拾布料,切勿阻路,又持揚聲器「布市場即將關閉,請在場人士盡快離開。」

至晚上7時,最後一批檔販與食環署人員一同離開「棚仔」,並向在場傳煤表示,「棚仔」已圓滿結束,認為天下無不散的筵席,「無咗舊,我哋有返新(布藝市場),承傳布業。」其後,食環署人員將大閘關門並鎖上,「棚仔」在眾人的見證下,曲終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