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2023|曾助尋丁利華 測量師無人機拍逾千照片義務尋人

撰文:黃煦緻 鄧栢良 楊凱力
出版:更新:

【2023年/大事回顧/民間搜救隊】今年甯國良及男拔生曾憲哲山野失蹤事件轟動一時,政府部門連日搜索,民間組織亦自發行動,有人上山在最前線尋人,有人用專業技術在後方支援。香港註冊土地測量師李偉鵬正是「幕後」一員,他身兼老闆、大學講師、考牌官多職,工作繁忙,但有需要時仍親自放無人機協助尋人。其實他早於2005年已參與尋找失蹤警員丁利華;2018年滑翔傘飛行員鍾旭華失蹤事件,他擔任死因庭專家證人。多年來默默付出,他的名字逐漸為人所知,尤其今年拍攝到曾憲哲置身密林的照片,更成為頭條新聞,「有時都會覺得會唔會要放棄,原來你不停咁去堅持,都會有人賞識」,他指今年兩度協助尋人有特別感受:「原來我嘅專業知識可以幫到人嘅。」

今年李偉鵬既受警方邀請協助尋人,又與民間組織保持聯絡,儼如官方及民間之間的聯絡人,他深感官民如有更多合作機會,將大大縮短尋人時間。他亦希望將來每人都具備一定的尋人能力,「尋人係大事……如果個個有強嘅能力,尋人速度就會加快」。最後他寄語香港人時刻裝備自己:「君子終日乾乾」。

今年甯國良及曾憲哲山野失蹤事件轟動一時,李偉鵬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術在背後默默付出。(鄧栢良攝)

今年8月甯國良在沙田黃牛山失蹤,其家人在社交平台求助,但始終了無音訊。李偉鵬憶述,當時有警員聯絡並邀請他參與搜救行動。他身兼老闆、大學講師、考牌官多職,本身工作已經忙碌,但當收到求助,還是二話不說放下工作,用自身專業知識協助尋人,結果他用了18日時間「全職」尋找甯國良。

只要有能力就去搵 堅持不懈終獲肯定

像李偉鵬這樣的專業人士,許多忙於搵錢,「上岸」後更寧願享受人生,為何他願意付出時間及精力義務尋人?他笑言是命運的安排,自幼父母教育他: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無其他嘢諗,總之要搵就搵,我有能力就搵,除非我搵到肚餓、就嚟暈,咪食啲嘢再搵過」,隨後他更自願參與曾憲哲的搜索行動。

兩次搜索行動均證明其專業技術有價值:甯國良的遺體在他計算可能接收到電話訊號的區域附近尋獲;航拍到曾憲哲置身密林的照片,獲各大報章報道,引起市民關注。李偉鵬感嘆多年努力終獲肯定:「有時都會覺得會唔會要放棄,原來你不停咁去堅持,都會有人賞識。」

李偉鵬為尋找甯國良及曾憲哲,利用無人機拍攝過千甚至數千張相片。(鄧栢良攝)

花大量時間收集確認信息 分析失蹤者位置

搜索非易事,事前準備工夫不少,首先要從警方、消防處、志願團隊等收集信息,包括失蹤者背景,電話坐標及失蹤期間基站的電話訊號等。由於很多資料官方不便公開,更要花費不少時間收集及確認。李偉鵬舉例指確認一個基站訊號,最快要一個小時,期間要致電不同人士,甚至實地查證,方能得到準確資料作分析,推算失蹤者有可能出現的位置,並確定航拍範圍。

李偉鵬現時使用航空攝影測量技術,用無人機在預先編排的航道不停重覆拍攝(包括垂直及斜面),盡可能令拍攝的範圍重疊,確保全無遺漏,再將逾千張相片整合並製作成3D立體模型,從中尋找失蹤者。他亦會將相片上載到互聯網,供廣大網民「人肉搜尋」。

兩次搜救遇打風落雨 坦言心感焦慮

搜救行動爭分奪秒,偏偏今年兩次行動撞正打風落雨,無人機無法在惡劣天氣下拍攝,李偉鵬坦言當時心感焦慮,「嗰個人係咪仲生存呢?同埋佢捱咗咁多日,仲可以捱到幾多個鐘呢?」因此唯有盡量把握時間分析照片及作基站的視域分析。

約10張無人機在密林中拍攝到相信是曾憲哲赤裸的照片。(受訪者提供)

丁利華事件開啟尋人之路 成功拍攝到曾憲哲身影

李偉鵬對搜索步驟及技巧瞭如指掌,原因是早於2005年他就有份尋找失蹤警員丁利華,從此開啟他用專業知識尋人的旅程。當時他任職定向地圖製圖員,正製作牛過路地圖,因熟悉地形,警方派遣一隊警員隨他上山尋人。及至2018年滑翔傘飛行員鍾旭華失蹤事件,李偉鵬使用無人機航測尋人,後來更成為死因庭的專家證人。

李偉鵬在曾憲哲事件中更幾乎立功,他發現無人機在消防員尋獲曾憲哲的前一日,已拍攝到曾憲哲的身影。他笑言,雖然消防員比他更早找到失蹤者,但航拍照片仍有價值,「我哋諗如果嗰日(消防)搵唔到,而我夜晚仍然都搵到(照片),咁都係叫back up(後備),下次會唔會係第一個搵到,都唔奇,咁咪快啲」。

今年因拍攝到曾憲哲身影的照片而獲得各大報章報道,並引起市民關注,李偉鵬多年的努力化作一句感嘆:「有時都會覺得會唔會要放棄,原來你不停咁去堅持,都會有人賞識。」(鄧栢良攝)

甯國良事件見證香港精神 熱心人收工仍上山尋人

經過兩次山野搜索行動,李偉鵬感受至深:「原來我嘅專業知識可以幫到人。」除此以外,他尤其難忘甯國良事件中,不少熱心人放工仍上山尋人,「原來香港咁多好人,咁多好故事,香港精神真係好好」。

李偉鵬受警方邀請參與搜索,同時又與民間組織保持聯絡,儼如聯絡人及橋梁角色,可以促進雙方交流資訊,令搜救行動更有效率。而他在搜救現場亦虛心請教其他人,學到不少技巧,甚至比平日學到的知識超過10倍,也認識到不少朋友,他笑言愈做愈開心。

李偉鵬在搜救行動中擔當超級聯絡人的角色,成為駁通官方及民間之間的橋梁,促使整個搜救行動的進展迅速。(鄧栢良攝)

電話訊號強度不足未能傳送訊息 基站不足或為主因

李偉鵬一直關注科技發展,並留意到消防處今年使用無人機及AI分析過萬張照片尋找曾憲哲。他認為消防剛開始使用新技術就有成果,相信以後搜索速度將有所提升,但仍需繼續改進,期望政府持續發展這項技術。

另一方面,李偉鵬建議政府出資增建基站,覆蓋所有郊區,讓市民可在郊野如常收發訊息。他解釋,甯國良失蹤時曾致電家人,又收到Whatsapp訊息,只是不能傳送坐標訊息。李偉鵬的專家朋友分析,若要傳送位置或影像,需要夠強的訊號,而語音傳送的訊號要求較低,因此才能夠接到甯國良的報警電話。

李偉鵬認為,若甯國良能夠傳送坐標位置,搜救隊可在短時間內,沿着坐標尋人。他直言基站問題不能再拖,他在鍾旭華死因庭上就以專家證人身份提及相關建議,奈何至今仍未有改善,李偉鵬屢屢強調,現時偏遠地區覆蓋率低,失蹤者難傳送坐標,若無線索,搜救隊漫山尋人,只會浪費人力物力。

尋人非靠一人之力 人人有能力望加快尋人速度

問及李偉鵬多年來在山野尋人上勞心勞力,會否成立一個尋人組織?他坦言未有計劃,並指許多事情不需要特別組織,只要有人願意統籌,參與人士夠真誠則可,成立組織反而會有太多規矩。

李偉鵬期望2024年官方與民間有更多合作,盡量縮短尋人的時間。他亦希望將來能夠使用無人機激光掃描及熱紅外線技術協助尋人,「大家學多啲,挖掘多啲,令到救人速度可以快啲」。他有計劃開辦一些課程,教授相關尋人技術,「一個人係唔夠,尋人係大事,唔係一個人做到,唔係10個人做到,要好多人做到,如果個個有強嘅能力,尋人速度就會加快」,他寄語港人裝備好自己:「君子終日乾乾,大家努力。」

李偉鵬希望為市民進行普及教育,若每個人具備能力,尋人速度就會提升。(鄧栢良攝)

重溫《我們的2023》大事回顧專題﹕

我們的2023︱擸凳廚師輝哥拒認英雄 稱救人失敗仍獲勳屬「符碌」

我們的2023|林作首認荷里活「抽水」失誤 言論出位呻被網絡欺凌

我們的2023|林作JPEX「黑仔」內情曝光 今年損7位數︰點計都有!

我們的2023|天瑜爸爸遇突變、歷進展、懂釋懷:平淡生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