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載】股壇抗戰21年 黃國英與中資股的愛恨交響曲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回歸20年,港股其中一個關鍵詞非「北水」莫屬。翻查資料,中資對港股的影響愈來愈大,內地企業佔主板市值由1997年只有16.3%,升至2016年底的63.7%;當今「股王」也由騰訊﹙0700﹚取代滙控﹙0005﹚。
無論你喜歡與否,「中國因素」已是投資港股不能忽視的一環。縱橫股壇21年、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早已習慣在「北水」湧港下操盤,他明言港股已變成兩個不同的部分,目前還「相安無事」,但假以時日,香港股民可能在高位收取一筆「安家費」後,變成「無嘢可炒」。

回歸20年,內地企業佔香港主版市值的比例已升至逾六成。

「北水」成為近年股民朗朗上口的詞彙,但其實過去20年,內地因素一直是港股背後的一大主旋律。1996年入行做股票分析員的黃國英,猶記得1997年全城瘋炒中國注資概念的情景。「當時大家會覺得貴是不緊要的,因為大陸會放一些便宜的資產進來,拉返高個估值,所以即使炒到去50倍PE(市盈率)大家都覺得沒有問題的!」

黃國英憶述,當時許多香港人陶醉於紙醉金迷的股票世界。「恒指升到『爆漿』,上到萬六點左右,我還很記得情況瘋癲到連抽新股的申請表都有人畀錢買,當時整個氣氛是,驚執輸賺少了!」

亞洲金融風暴前,股民盲信中國注資概念,令股價升得高跌得勁。(Getty Images)

「北水」光環減退

後來發生的事,不提也罷!只是北水湧港沒有止息,港股的命運亦慢慢同中國因素緊緊扣上,牽一髮動全身。例如恒指曾經由2003年8600點水平,5年內衝到2007年10月31958點的歷史高位,為的就是那輛久久未開車的「港股直通車」;又例如2015年4月,即「滬港通」開車後不足半年,港股竟在一個月內爆升逾4000點至28000點,炮製了一場「短命大時代」。

黃國英認為「大時代」長遠令股市形象更差,也徹底澆熄了不少股民僅有的熱情。「你搞了一個大時代出來再爆煲,很多後生仔看到阿爸阿媽,一段時間就輸得那麼厲害,自然就唔會想玩股票,有錢投資都寧願買樓。我覺得現在的大學生跟20年前的大學生比較,對股票的興趣至少打了五折。」

他續指,現時股市只是被「北水」選擇性被炒起,不會再有人相信北水會將整個股市炒高。「如果我現在跟外面散戶說,中資來了,大家現在快點買股票,大家只會覺得是呃人,但當時仲會信!」他說。

20年間,黃國英眼看着香港市民對股市愈來愈冷感。(張浩維攝)

香港投資者可能面臨「無股可炒」

黃國英觀察到,隨著內地資金不斷進駐香港股市,港股呈現「精神分裂」的現象。「北水感興趣的股票,估值會炒得好高,例如吉利汽車﹙0175﹚、恒大﹙3333﹚、碧桂園﹙2007﹚。香港或國外投資者不能理解,覺得是將A股那套搬來香港,於是這些股票變了只有內地投資者炒。而北水不感興趣的股票,就用傳統的估值方式。於是香港股市變成兩個不同的部份。」他總結道。

他警告,現在北水會炒起的主要還是香港投資者相對不感興趣的股票,所以雙方「相安無事」,但隨著內地資金控制的股票愈來愈多,港股將無可避免被A股化。「金山軟件﹙3888﹚、騰訊﹙0700﹚這些本來我會買的股票可能遲些便會被北水買起了,到時候估值高到我不能接受,我就彷彿收了一大筆『安家費』,之後就『無得炒』了。」黃國英笑稱。

今年初,有傳由謝清海創立的惠理集團會被中資收購。(視覺中國)

華資投資行越來越少

與此同時,證券業本身也面對「北水」來襲。今年初市場再傳本土最大的華資投資行惠理集團﹙0806﹚會被中資收購,黃國英說如果消息屬實的話,他會感到很失望,因為之前大福證券、華富嘉洛等多間本地華資投資行都先後「賣盤」予中資,整個經營方針無可避免會「中國化」,也會聘請更多內地人、給予本地人才發展的空間也會減少。

黃國英指他明白為什麼很多公司會選擇賣盤,因為國內公司擁有大市場、大資本,可以出不合理地高的價錢去買,但他認為自己賺的錢大部分都是在香港賺回來,對香港都有少少責任。「我們還有不少生意,所以除非中資出的價真的很高,太吸引,否則都希望繼續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