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行業】言語治療沒畢業一天 治療師:有乜咁叻睇唔起人?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或者你不曾想過,能夠如常地咀嚼、吞嚥和說話其實已是無比的恩賜。
「我曾陪伴一位患有肌肉萎縮症的患者,他的智力正常,但只能看着自己的身體不斷退化。不過他還是堅持下去,很樂觀地做訓練。」當上言語治療師已有16年的蘇家穎,在香港耀能協會裏主要負責成人治療服務,「成人接受言語治療,『畢業』的一日就是他們『不在』的那一日。」在陪伴那些患者的日子,她經常問自己:「我有咩咁叻可以睇唔起殘疾人士?」

蘇家穎(右)任職言語治療師已16年,眼見服務使用者的努力和堅持,也不時自問:「我有咩咁叻可以睇唔起人?」(黃寶瑩攝)

或有人以為,言語治療師的服務對象就只是兒童,但其實言語治療師的工作範疇是非常廣泛,因除了有關說話和發音的訓練,讓患者與他人建立溝通的方式外,他們還有協助長者、腦部損傷患者及殘疾人士等需要者改善咀嚼和吞嚥能力的工作。

相關文章:政府無視言語治療需求大 議員:將來亦未見改善 (按此了解)

沒時間 仍得盡用

在成人治療的範疇內,既沒幼兒的歡聲笑語,也沒慶祝患者「畢業」、康復的一天,等待着言語治療師的只是一個又一個逐漸喪失說話和吞嚥能力的個案。蘇家穎憶述她一個特別深刻的個案,患者是一名患有肌肉萎縮症的人士。「這個病是無法根治,他自己都知道,但他就是想善用每一分鐘」。每一次眼見他忍住身體上的不適,積極、盡力地進行訓練,她就會想:「我只是有幸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又有專業知識,還可『逗住人工』去幫人。見到他那麼努力,我到底『有咩咁叻』可以看不起殘疾人士?」

這位患者最後雖也敵不過病魔而去世,但卻令蘇家穎學會了用平常心面對每個患者:「人生有很多東西不是自己能掌握的,例如他們的身體會因為疾病而變得日漸虛弱,我會有心理準備去接受。在我的專業裏,我會盡力去協助他們。」

為了服務使用者的進步,蘇家穎亦會依仗協會內的專業團隊,共同為他們設計最好的訓練,有時更會泡製「分子料理」,為他們帶來生活一點樂趣。(黃寶瑩攝)

鍛鍊控制舌頭能力的方法(按圖放大)

工作雖帶苦,但亦總有樂時。在患者「畢業」前,言語治療師其實亦可以為他們製造不少樂趣,例如在協會裏的院舍,有些長者舍友會因機能日漸退化而慢慢失去進食的能力,「有時大時大節,他們都想吃些應節食品,但他們的身體狀況卻不容許」。於是,蘇家穎會與協會的廚師便商量如何能令他們得償所願,她笑稱那時就一起泡製「分子料理」,以滿足一下舍友過節的心情。「中秋佳節,他們不能吃月餅,我們就把蓮蓉加奶,製成糊狀,讓他們都可以開心過節。」

治療師與患者比例 = 1:200

蘇家穎現時跟進的服務使用者之一,是現年31歲,因出生時腦部缺氧而導致肌肉控制出現困難的賢仔。他持續接受言語治療,終於能夠正常地與人溝通,也能夠進食粒狀的食物。對於他的進步,蘇家穎謙稱這是賢仔的努力和同工的協助所得。

現時香港耀能協會聘請了5位言語治療師,但每位治療師現需跟進200個個案,並得輪流到18個工作單位服務。雖然吃力,但蘇家穎矢言「唔會因做唔到就唔做」,並會抽空給治療助理、支援助理進行簡單訓練,再和包括廚師、社工及護士等同事,用整個團體的努力為舍友和患者提供最適合的治療和服務。不過,她最期望的仍是政府正視香港言語治療的需要,積極考慮增加資源,或把社福人手撥入編制,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士也能負擔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