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決心】該放手還是繼續留? 小心誤墮沉沒成本謬誤陷阱…

撰文:曾凱茵
出版:更新:

很多打工仔常把「辭職」二字掛在口邊,但怎麼他們卻遲遲未肯行動?原來這與「不甘心」的心態有關!
付出很多卻得不到預期回報,有人會覺得中途離場實在浪費,因而猶豫不決,這種狀況在心理學裏稱為「沉沒成本本謬誤」,而近日有研究更指,不僅是自己,原來別人付出卻不獲回報,一樣可導致我們作出錯誤決定。

當人困在沉沒成本謬誤之中,會因為投入了太多時間、金錢、精力於一件事上,所以不捨得付出的心機,不甘心就此認輸,導致不能及時止損離去。(視覺中國)

當人困在沉沒成本謬誤之中,就會太頑固,無法客觀地評估狀況,從錯誤的決定中抽身離去。因為我們投入了太多時間、金錢、精力於一件事上,所以不捨得付出的心機,不甘心就此認輸,導致不能及時止損離去。

什麼是沉沒成本謬誤?

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概念其實不複雜,甚至在生活日常都會遇上,例如以下的處境題:

假設公司免費向同事送上價值上千的黃子華棟篤笑門票,座位前排正中,視野絕佳,但開show當天竟然橫風橫雨,表演卻照開,如要捧子華神場,就要冒着狂風大雨、路上積水、惡劣交通才能到達會場,這時候你會不會出門口呢?
一面是自己出錢買的子華神表演門票,一邊是紅雨颱風交通惡劣,To go or not to go, is question。(資料圖片)

又再作假設:門票不是公司派,而是你自己花費買的,而且還不能退票的話,你又會不會在風雨交加的狀況下捧場呢?

雖然子華神最後一次舉辦棟篤笑,不過在第一個假設(門票是公司送的),總有人覺不到場也不算是損失吧,反正自己也沒有花費金錢與時間撲飛。但若是第二種狀況的話,相信不少人都會不捨得把撲飛的時間與金錢浪費,所以寧可冒着狂風大雨也會選擇到場。

這種情況被經濟學家稱為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即在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時,人們不僅會考慮事件帶來的好處,也會沉溺在過去已付出而不能回收的成本,從而做出不理性的選擇。

人們不僅會考慮事件帶來的好處,也會沉溺在過去已付出而不能回收的成本,從而做出不理性的選擇,便是沉沒成本謬誤。(視覺中國)

上述情況中,不管你去不去看子華神,門票已經買了,理性的決策應該是只考慮將要發生的成本(惡劣天氣加上惡劣交通)與收益(見到子華神的滿足感),而不是抱着「都付了錢買票,那便去吧」的心態,因為花錢買票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沉沒成本),不應該影響到後面的決策。

討厭份工,點解唔quit?

將這個「沉沒成本謬誤」的概念套在辭職上,便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打工仔明明很討厭現時的工作,口中天天說要轉工,卻就是遲遲未有行動的原因。他們的猶豫,其實就是源於不捨得,也不甘心已付出的時間、心機、精力成一埸空。

除了自己投入的心機及時間外,他人付出的沉沒成本也會影響我們是否辭職的選擇。(視覺中國)

他人的沉沒成本也影響個人選擇

另一方面,如果付出沉沒成本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我們會不會作出理性決定呢?近日便有研究顯示令人吃驚的答案:原來我們會把別人的沉沒成本納入考慮中。

研究報告的作者、來自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Dr Christopher Y. Olivola作出一系列實驗,觀察到人們會對他人的損失、後悔感同身受,進而在別人的壞決定上繼續前進。他曾在一項實驗中發現,當別人有投入大量時間或金錢去做一件事時,實驗參與者都會因不忍放棄人家的付出(投入成本高),而傾向選擇自己覺得不那麼愉快的選項;相反,如果他人只投入少量、甚至零時間及金錢時,參與者都傾向選擇自己覺得愉快的選項。

為什麼我們明明已覺得很飽,卻見到同事分享他們付出很多心機才造出的蛋糕時,還是會硬着頭皮地吃下去?為甚麼明明已下定決心辭職,但老闆為了挽留與公司極力爭取加了N%人工和福行,又在大老細面前多番推薦你,你會硬着頭皮留下來?或許,就是因為見到別人付出這麼多,你也不想浪費別人的心機,所就選擇了一個你本意是不太支持的決定了。

其實,「放手」與「浪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明知前路不適合自己,卻因過往付出很多而不願離開,甚至還投放更多時間與心機在現時的工作上,不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繼續把青春投資再錯誤的地方嗎?過往的怎也追不回喇,要是閣下受着沉沒成本謬誤困擾,建議還是用四個字提醒自己:止蝕離場。

(資料來源:The Manager、Ladders)

《香港01》App,教你做個醒目打工仔!
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