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紀錄中國的「決定性瞬間」 攝影師劉香成將啟程拍攝一帶一路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3月16日,由聯合出版集團主辦的2024年名家講座「中國的影像」邀請著名新聞攝影記者、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得主劉香成,探討如何透過鏡頭在全球視野下講述中國故事。劉香成的攝影作品捕捉了中國時代發展,時間跨度長達40餘年,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後城鄉風貌和人民精神氣質的變化,留下許多歷史「決定性瞬間」。

劉香成介紹中國的民眾不願意房子被政府拆遷,掛上中國領導人的畫像。(蔡苡柔攝)

二十世紀最後的二十五年,全球經歷了幾件大事,劉香成都在現場,他以美國記者、中國人的身份,透過相機紀實。劉香成回憶,自己剛入行時還是膠卷的時代,作為《時代周刊》第一個駐北京記者,他都要把拍攝好的膠卷送到北京機場,寄到紐約才能聯繫出版社把照片洗出來,過程繁瑣也讓他意外遺失了一組膠卷。

如今步入網絡時代,劉香成的攝影之路還在繼續。他表示,自己將於3月底啟程拍攝「中國一帶一路」,他稱讚,一帶一路是比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規模還大的工程,是21世紀「最難能可貴的工程」,此趟旅程他預計將到訪30幾個國家。在演講開始,劉香成就放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slide,勉勵香港人「走出香港,面對全世界。」

劉香成在「中國的影像」講座上展示他拍攝的鄧小平。(蔡苡柔攝)

劉香成1951年出生於香港,十歲前在福州念書,正因在內地度過童年,使劉香成對中國、對政治有了興趣,長大後就到美國念國際關係,因選修《Life》雜誌攝影師Gjon Mili的攝影課,輾轉做了他的實習生,展開了自己的專業生涯,先後擔任《時代》及美聯社的首席攝影記者。

【專訪劉香成.上】紀實攝影人眼中的世界:蘇聯解體與中國崛起

毛澤東去世之後,也是劉香成回到中國的時機,雖然趕不及回去採訪毛澤東的葬禮,卻剛好見證一個新時代之始。劉香成介紹,自己在深圳成為經濟特區前,曾拍攝深圳,當時深圳是一片片農田,劉香成說,「當時世界不相信中國,也不相信中國能做出一帶一路」,但如今深圳高速發展,GDP甚至已經超越香港,而中國的一帶一路也有了階段性成果。

劉香成拍攝北京動雙眼皮手術的女子。(蔡苡柔攝)

劉香成在「中國的影象」講座中分享,攝影是一種語言,就像文字幫助我們思考問題,如何用攝影來思考,就會呈現不同的畫面。他舉例,不同國家的人透過拍攝呈現的中國存在明顯差異,例如布拉松(Henri Cartier-Bresson)拍攝的中國,德國人拍攝的中國、中國人拍攝的中國就會不一樣。

劉香成也分享,攝影透過畫面和觀眾產生共鳴那是攝影人最開心的時候,「怎麼樣透過攝影表現情感?用畫面和內容讓觀眾保持共鳴?」是需要思考的,他也勉勵在場的聽眾,「尊重李始,努力學習。」

現場有讀者提問,為什麼劉香成的攝影照片當中都有「人」的出現。劉香成則笑答:「人還是對『人』最感興趣的!」

2019年《香港01》曾專訪劉香成。(歐嘉樂攝)

【專訪劉香成.下】紀實攝影人眼中的世界:自由民主與中港問題

劉香成也分享自己近日在整理照片,其中一半的照片沒跟讀者見過面。2023年,浦東美術館推出他攝影展「劉香成 鏡頭 · 時代 · 人」,近200件作品中超過半數為初次展出。這也是他首次將視角擴至全球地區,為國內觀眾帶來攝於中國之外的作品。該展覽吸引41萬人前往觀展,創下新的紀錄。

今年,劉香成整理作品出版《決定性瞬間——劉香成 鏡頭.時代.人》中文繁體版,這是首部全面回顧劉香成攝影生涯的紀實攝影集,書中收錄了作者精選的200餘幅作品,這些「決定性瞬間」從日常生活折射時代變遷。

《決定性瞬間——劉香成 鏡頭.時代.人》

作者:劉香成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

出版日期: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