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勞動節在中國可追溯至1918年--就在此年,一些知識份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向群眾散發了介紹「5.1」國際勞動節的單張。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勞動節紀念號」出版,刊有中共創始人之一的「南陳北李」之李大釗《五一運動史》與陳獨秀之《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教育家蔡元培與孫中山分別題詞「勞工神聖」與「天下為公」。就在同一天,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工業城市的工人走上街頭,遊行示威,爭取勞工權益。就在這天,讓我們看看中國那些在冷氣房外辛勤工作的人們。
圖為蓮藕採摘工,工人要常年泡在冰冷的淤泥當中。(視覺中國) 與一眾高危職業相比,修路工看似相對安全,但若在平均海拔達4500米的青藏高原修路,卻是另一回事。圖為青藏鐵路的修路工人。(視覺中國) 千萬不要在山中亂拋垃圾--因為清潔工要幫你清理。(視覺中國) 煤礦工人需要長期在「不見天日」的環境工作,滿臉煤屑只為養家。(視覺中國) 圖為煙花廠廠工。「裝藥」是煙花生產中最危險的環節,工人身上全是炸藥,眉毛也不能幸免,危險性極高,外人被嚴禁靠近。 (視覺中國) 香港有紮鐵,內地有搬磚。烈日之下,重重的磚頭壓在工人肩上,肌肉都扭曲了。(視覺中國) 被粉塵包圍得無法睜開眼睛的碎石廠工人。(視覺中國) 電力工人冒著高溫在70多米的高空中檢修電線。(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