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藝術與銅臭:中國第一部「垃圾」電影(上)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據不負責任説法,與北京電影學院出身的中國第五代導演、或是充滿反思精神的第六代導演相比,中國「八十後」導演不再有明確的時代與世代劃分,遊走於商業與藝術之間,並有強烈個人作者的風格。
説到這,不免納悶「搞藝術片能當飯吃?」
今年「台北電影節」(2019年在6月27日至7月13日),主辦單位共邀請五位中國大陸「八十後」導演參展:《女他》周聖崴、《星溪的三次奇遇》竹原清、《漫遊》祝新、《乘客》許振昊、《完美現在時》朱聲仄,談談在商業電影當道的今日,如何從金錢遊戲找尋自己的身影?對於藝術電影的堅持,究竟是捍衞自我價值,抑或開創中國電影新局?

耗時6年製作,用超過5萬8千張停格動畫製作而成的《女他》(SHe),是中國大陸導演周聖崴的首部動畫長片。(台北電影節提供)

在中國,「文藝片」或是「藝術片」,並非受到普羅大眾關注的電影類型,這麼説「不受到主流關注」就是藝術片的特色:它本身就是「反商業」、「反大眾」,為這市場機制而反的作品。

不過相對的,藝術片導演能夠關注還沒有人嘗試過的拍攝技術,或是還沒有人成功過的敍事風格,又或是那些社會上沒有人在乎的陰暗角落等等。這些,反倒是藝術片的價值,能補足整體電影類型的拼圖。

正因為藝術片幾乎沒有特定的定義,藝術片也可以作為新手或是門外漢踏入電影圈的「敲門磚」。與嚴苛的金錢世界不同,藝術片的賞家們往往不在乎影片的低預算與粗糙手法,而能專注在導演如同靈光一閃的絢麗火花。

中國大陸導演周聖崴,日前參與台北電影節,分享創作艱辛。(台北電影節提供)

中國第一部「垃圾」電影

《女他》是一部完全用環保回收物資來創作的「定格動畫」電影,在中國大陸可以説是創舉。

導演周聖崴表示,與其説這是「現代藝術」,還不如説是「貧窮藝術」。他説,拍攝的兩年間,完全沒有在傳統的電影項目-演員、道具、佈景等等中花過一毛錢,連攝影機都是自備的,付出的,「只有導演本人的時間」。

拍攝完《女他》,果然在尋找發行方時遇上了困難。基本上發行方看不懂這電影,直到後來《女他》報名「上海電影節」,透過藝術圈的宣傳,並在放映時創造了票券完售佳績,才重新獲得重視。

周聖崴指出,定格動畫本身在中國的市場就小,而且《女他》講的是女權議題,更是特別;但也幸好《女他》夠特別,現在來説,推廣相當順利。

圖為《女他》製作團隊在佈置電影場景。(《女他》提供)
分眾時代,是指大眾時代相對的概念,指公眾的觀念、思想各有各不同,不再受總體輿論的影響。
美國思想家Alvin Toffler

周聖崴認為,事實上現在許多藝術片也都和商業投資綑綁了,往後進入「分眾時代」,藝術片與商業片的分野將會更模糊。尤其透過網絡,藝術片可以輕易的找到自己的受眾。例如定格動畫在中國的粉絲也許只有零點零幾的千分點,分散在廣大的土地上,就相當於零。但只要透過網絡宣傳,這些人就可以聚集起來,甚至能創造出票房佳績。

對於從事藝術片的拍攝能不能討生活的千古難題,周聖崴則説「路是人走出來的」,其實《女他》的那些垃圾道具已經被收藏了,收益比賣電影票還高。絕大部分的藝術片都是獨立製作,甚至是導演自己一個人的製作,但周聖崴也強調,「限制反而更能激發想像力」。(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