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究竟是傳說或真實存在? 內地展開二里頭遺址考古調查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中國歷史上的「夏朝」究竟是傳說或曾真實存在,學界一直有爭議。
據新華社近日報道,國家文物局長劉玉珠21日在一場座談會上表示,「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重大項目(2020—2024)已經啟動,由國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國社會科學院協作,系統開展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考古調查發掘研究工作。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去年在洛陽開幕(點圖放大):

+7

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約存在於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大禹治水」即為夏朝流傳最廣的傳說。但因關於夏朝的歷史記載有限,加上考古發掘迄今仍未出土能充分證明與夏朝有關的文物,因此學界對夏朝是否存在一直存疑。

新華社報道指,夏文化探索是整個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研究中至為關鍵的重大學術研究課題。到目前為止,圍繞夏文化,學術界在田野考古和理論研究等方面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和分歧。

國家文物局稱,「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項目的設立,正是為了給全面復原和構建夏王朝的誕生背景、社會歷史、文明成就、政治結構、國家體系等提供科學支撐,為解決夏文化在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乃至中國古代文化多元一體化總進程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等重大學術問題提供準確清晰的答案。

二里頭遺址宮殿區2015年春季發掘現場。(資料圖片)

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村,年代約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00年,1959年由史學家徐旭生發現。據央視6月報道,目前經考古勘探,二里頭遺址的現存範圍是300萬平方米。60年來考古隊共有七十多次發掘,發掘總面積只達到4萬多平方米,僅佔遺址現存面積的1.4%左右。

學者:夏文化在中華文明史具里程碑意義

《光明日報》21日報道指,本月在河南舉行的一個研討會上,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江林昌表示,夏文化起源、發展、壯大於黃河流域的中原大地,不僅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早期發展過程中承前啟後、轉化創新的關鍵環節,具有里程碑意義。

江林昌稱,研究好夏代歷史與夏文化,可以更好地深化對黃河文化的認識,更好地把握中華文明綿延發展的特殊性,從而更好地完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宏偉目標。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