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清代首條鐵路營運一年即被拆 修鐵道竟引爆辛亥革命?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截至2020年8月,中國的鐵路總里程數已達14.14萬公里,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鐵路網。其中高鐵長逾3.6萬公里,為全球規模之首。四通八達的軌道串聯起各大中小城市與鄉鎮,火車和高鐵經已融入每個中國人的生活。
其實,中國自1876年就出現第一條真正營運的鐵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73年裏,共建成2萬多公里,但因戰爭期間受到破壞,僅剩1.1萬公里可用。鐵路發展史與民族的興衰浮沉有哪些千絲萬縷的聯繫?新中國成立後的70年間,中國又是如何建設多出近14倍的鐵路網,成為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
《香港01》即日起連續推出5篇「中國鐵路系列」專題報道,深入介紹中國鐵路的發展歷程、對當代中國人生活的影響和未來願景。本文為系列報道第一篇。

拆除中的德小鐵路。(資料圖片)

洋人展示鐵路 百姓詫為妖物

中國是自19世紀起,繼日本及印度之後第3個修建鐵路的亞洲國家。1865年,清朝國門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以炮艦外交打開後,英國商人為了向清政府宣傳鐵路的優越性,在北京宣武門外自資修建了0.5公里長的一小段用作展覽的「德小鐵路」。

雖然這條小「鐵路」僅是展示鐵路的原理而無實際用途,但這是鐵路這一新興事物史上首次公開出現在中國人的眼前,令京城充滿恐懼,人們奔走相告,將之詫為妖物。後來步軍統領衙門隨即以「觀者駭怪」為由急忙拆除該鐵路,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1876年7月3日,吳淞鐵路通車。(資料圖片)

吳淞鐵路營運一年即被拆

1876年,中國首條真正營運的鐵路「吳淞鐵路」由英國商人未經批准建造並開始營運,但因無論朝廷還是百姓皆視鐵路如洪水猛獸,這條鐵路翌年也遭清政府拆除。後來,洋務派首領李鴻章為了將唐山開平煤礦的煤炭運往天津,於1881年修建中國第二條鐵路——唐胥鐵路(河北省唐山至胥各莊),並由中國工人成功試製了一輛蒸汽機車。但李鴻章為避免激起反對,起初只准以騾馬為動力,翌年才開始使用蒸汽機車牽引。

1884年中法戰爭後,洋務派為了軍事的需要,積極提倡興築鐵路。李鴻章在開平礦務局下設運煤鐵路公司——開平鐵路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個自辦的鐵路公司。隨後,唐胥鐵路於1886年延伸到蘆台,1888年又延伸到塘沽和天津,改稱「唐津鐵路」。

紫禁城修鐵路 開慈禧專列

唐胥鐵路延伸至天津後,修路派隨即由李鴻章代粵商陳承德奏陳,請接修津通鐵路,與唐津鐵路連為一體,但遭到許多大臣上書反對。為了贏得慈禧太后的支持,李鴻章建議首先在大內西苑中修築一條鐵路,開通一趟專列,讓慈禧太后體驗一下乘坐火車的滋味,此事贏得光緒皇帝支持。

1886年,皇城御苑中的西苑鐵路開始動工,1889年竣工,成為中國第一條皇家專用鐵路。同時,向法國新盛公司德威尼訂購的車廂、車頭也運到三海,鐵路沿途的火車站站廊也修建完畢。

西苑鐵路是慈禧太后和光緒帝首次見到的鐵路和火車,慈禧對火車專列很感興趣,鐵路通車後,她差不多每天都要乘坐一趟小火車,往返於儀鑾殿和鏡清齋之間。不過,由於迷信風水,慈禧不敢用蒸汽機牽引機車。於是她每節車廂安排了四個太監,讓他們牽引機車前進,又讓一些太監手執黃緞幡旗在黃帷車前的鐵軌兩旁,列隊導引。

這趟專列在促使慈禧太后從猶豫轉為支持修路的過程中起了一定作用,最終令修路派在爭辯中獲勝。人們將修建鐵路會「失我險阻,害我田廬,妨礙我風水」的認識,轉變為「鐵路開通可為軍事上之補救」。1890年至1893年,唐津鐵路先後延伸至古冶、灤州和山海關。

第一條自行施工鐵路 專供慈禧祭祖使用

然而,自19世紀後期,英法俄日等國多次侵華,迫使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其中包括將修築鐵路的「路權」據為己有。雖然當時中國面臨淪為半殖民地國家,但這段時期中國鐵路發展大大加快。

1902年,慈禧太后為方便祭祖,命袁世凱主持修建新易鐵路,該鐵路是首條完全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鐵路,由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設計施工,但建成後慈禧太后只曾使用了一次。1909年春,光緒死後安葬到西陵時,新易鐵路又起過一次作用,後來在抗日期間被拆除。

+5

保衛路權呼聲壯大 引爆辛亥革命

同時期,民間要求保衛路權、自修鐵路的呼聲越來越大,清政府決定興建京張鐵路。1905年,中國第一條自主興建的京張鐵路開始修建,由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詹天祐出任總工程師,他創造性地運用了「人」字型鐵路,解決了在崇山峻岭修建鐵路的艱難課題。

20世紀初,中國多條鐵路相繼完工通車——1905年,京漢鐵路建成通車;1907年,京奉鐵路通車;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1911年,京浦鐵路竣工。而令慈禧和大清一眾官員始料未及的是,一連串鐵路的興建,卻成為推翻清政府的導火線。

1911年9月,清政府為了取得英、法、德、美四國銀行的貸款,宣布把全國鐵路幹線收歸國有,同時接收川湘鄂三省商辦的川漢鐵路、粵漢鐵路,遂掀起了全國大規模的人民反抗運動——保路運動,湖廣地區革命黨人乘清政府派軍前往四川鎮壓時造成武漢地區兵力空虛的機會,同年10月10日發動了武昌起義,促使民國成立,結束了封建帝制。

孫中山構想建17.7萬公里鐵路網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設立交通部,又先後成立中華全國鐵路協會和中國鐵路總公司,繼續在清代既有的基礎上持續建設鐵路。同年,袁世凱任命孫中山為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理,希望透過開放外資,盡快完成建設中國鐵路。1920年孫中山撰寫《實業計劃》當中提出中國興建11萬英里(約17.7萬公里)鐵路網,作為建國方略的一部份。

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統一中國後,10月在行政院之下成立鐵道部,並頒布了中國第一部鐵道法規《鐵道法》,及一系列與鐵路建設和發展相關的法規。抗戰前,國民政府完成粵漢、隴海兩條鐵路,並在華東、華北地區修建了浙贛、同蒲、江南、淮南、蘇嘉等線。

戰爭期間半數鐵路遭破壞

1927年至1937年間,國民政府共修鐵路3793公里(未包括同時期東北三省修築的4500公里),全國鐵路里程達1.2萬公里。1931年發生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東北地區和華北扶持滿洲國等傀儡政權,也同時在這些地方大力建設鐵路。

然而,1937年對日抗戰全面爆發,華東精華地區的鐵路幹線陸續遭到日軍佔領。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共內戰隨之而來,鐵路建設計劃也悉數荒廢。自1876年吳淞鐵路出現,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73年間,中國共建成23500多公里的鐵路,但有半數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期間受到破壞,而處於癱瘓狀態,能夠維持通車的僅有約11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