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宮詞︱周渝民新劇評分慘淡 內地觀眾厭倦了「宮鬥女王梗」?

撰文:林君穎
出版:更新:

由知名導演李少紅執導、演員劉濤、周渝民主演的古裝劇《大宋宮詞》日前開播,由於播出前劇組發佈演員身着宋代禮服的劇照,讓不少民眾對這部片的期待,拉昇到先前幾部以宋代為背景的戲劇,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鶴唳華亭》與《清平樂》的高度。但開播後,《大宋宮詞》的評分一路下跌,截至3月24日中午,豆瓣評分已跌至4.1。

《大宋宮詞》尚未播出前,憑着還原宋代皇后肖像畫的服飾,吸引不少愛看歷史正劇的民眾關注。(微博@大宋宮詞)

《大宋宮詞》以宋代咸平之治(997-1022年)、仁宗盛治(1022-1063年)為背景,除了講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至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這段時間北宋朝廷與周邊國家之間的歷史事件外,以宋真宗趙恒(968-1022年)與劉娥(969-1033年)之間的愛情為劇情主軸。劉娥即是宋朝第一位攝政太后,同時也是戲曲《狸貓換太子》中主導陰謀的反派主角。

劉娥真是「瑪麗蘇」? 史書裏的劉娥

撇開《狸貓換太子》,劉娥的一生相當跌宕精彩,根據《宋史》與《通鑑長編記事本末》記載,劉娥為西川路成都府華陽人(今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境內),年幼時父母雙亡、出身不高,後嫁銀匠龔美便一同到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討生活,史載稱她善於播鼗(撥浪鼓),可能是靠此賣藝維生。由於在京師生活不易,鞏美便考慮把劉娥賣掉、再嫁他人,在趙恒的王府官員引薦下,把劉娥推薦給仍是襄王的趙恒。

雖然趙恒對劉娥一見鍾情,但因出身與再嫁的身份(前夫龔美成為劉娥義兄,改姓劉),兩人被迫分開,直到趙恒即位才把劉氏迎回宮中。僅管劉娥受寵,可惜無子,由於真宗有多位皇子早夭,於是曾為劉娥侍女的李氏便為真宗誕下一子趙受益(日後改名趙禎,即為宋仁宗),真宗則對外聲稱此子為劉娥所生。仁宗直到劉氏過世後,才得知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李氏)。仁宗這段身世便為《狸貓換太子》之源頭。

雖然出身寒微,不過史載劉娥通曉詩書歷史;真宗批閲奏摺時便常參考劉娥的意見,這也是後來真宗因中風臥病在床,能夠放心將朝廷事務交由她代為處理的原因之一。後世學者研究多聚焦劉娥與仁宗之間的母子關係,但她能夠在真宗倒下後,接手處理朝廷政務,爾後垂簾聽政與朝臣過招,並將宋朝江山安穩交給仁宗,可見劉娥不是《狸貓換太子》中描繪的心腸惡毒陰險的劉貴妃,但也不會是《大宋宮詞》裏生平遭改編過度的劉娥。

《大宋宮詞》評分過低原因

以現代人的眼光看劉娥的一生,或許有麻雀飛上枝頭變鳳凰、「瑪麗蘇」(平凡的角色突然變得無所不能)之感。可這類主角為「瑪麗蘇」、「傑克蘇」(意思與瑪麗蘇同)的爽劇,近年卻遭到不少年輕觀眾排斥。有網友批評《大宋宮詞》的劉娥可成為「聖母瑪麗蘇」的典範,比如巧合之下救了男主角,使其立誓此生只有她一人、剛入王府便與丫鬟情同姐妹、偶然到秦王府便得到其青睞、拼死護主得到秦王妃對她掏心掏肺等,讓人覺得片中的劉娥像是光環加身、憑着心中良善與大愛一步步走向巔峰,完全看不到史書裏有智慧、手段的精明女子形象。

儘管劉濤、周渝民都是相當知名,也有一定演技的演員,但崩壞的劇本與人物設定,再好的演員也挽救不了《大宋宮詞》的評價。(微博@大宋宮詞)

可見除了劉娥過於「聖母瑪麗蘇」外,造成《大宋宮詞》評分暴跌的主因仍在與史實不符。有不少網友表示,要拍「瑪麗蘇」、「傑克蘇」人物,當然可以且歷史上有的是,若「瑪麗蘇」發揮得好,也有廣大的受眾市場,但許多網友指出,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歷史人物遭到現代編劇亂改,對於有角色原型的歷史劇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得到共鳴但又不至於使角色過於平面着實是一項難題。

《大宋宮詞》是2018年殺青的戲劇,因為積壓三年的時間,觀眾的喜好也早已發生了變化,使得該劇的改編更讓民眾感到不合時宜。對於「瑪麗蘇」劇情的抨擊其實也彰顯近年海內外戲劇逐漸走向寫實,歷史劇要求還原,現代劇要求不要偏離社會現實,在此基礎上《三十而已》叫好且叫座、《清平樂》服化道的高還原受到稱讚,一味的複製過去戲劇的甜寵、宮鬥套路已經不是萬靈丹。

此外,在網絡時代,隨着觀眾話語權的提升,編劇要如何「改編」歷史事件,加強其效果、增添細節、合理化其發生過程是一大考驗;如何使古代的歷史人物有更立體飽滿的性格也是一大重點。如果編劇一味想複製過去的「成功」套路,而不願花更多心力在人物角色的鑽研和邏輯的合理性,不只觀眾不願買單,更會留下「與史實嚴重不符」的罵名。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