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發現大規模春秋時期墓地 出土大量古蜀特色武器「柳葉劍」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5日(周三)對外宣布,在成都市郫都區犀浦街道發現一處名為「犀園村遺址」的周代遺址,該遺址是成都平原少有的從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時期連續發展的遺址,主要可分為西周聚落和春秋墓地兩個發展階段,其春秋時期的墓地是目前成都平原發現的同時期規模最大的墓地。

+1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於今年3月起對該遺進行發掘,發現了豐富的遺跡,並出土了大量的遺物,共清理出西周和春秋時期的的墓葬80餘座、房址10餘座、灰坑60餘個、灰溝3條、窯1座、灶1座等,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玉石器、陶器等遺物,青銅器主要有劍、鐁、帶鉤、印章、敦等,其中柳葉劍、印章等都是典型的蜀文化器物。

犀園村遺址發現了大量西周時期的建築遺存,主要分為基槽式建築和柱洞式建築兩種。在發掘區內便發現了可合圍建築多達15座,同時還發現一些柱洞內埋藏了鑽孔的卜甲,基槽內放置了完整的陶罐。大規模的建築群和特殊的奠基行為表明該聚落等級應該不低,應該是一處中心性聚落址。

到了春秋時期,該遺址主要作為公共墓地使用。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柳葉劍,體現了古蜀亦農亦兵的社會組織形式。柳葉劍器形小巧、造型古樸,是最具蜀地特色的武器。而敦一般認為是楚文化的典型器物,此次在成都平原的東周墓葬中也有發現,體現了蜀國與楚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此外,這批春秋時期墓葬的一大特色是普遍存在隨葬鹿骨的現象,隨葬部位主要是肢骨,另有少量的下頜骨和脊椎骨。各墓隨葬鹿骨數量多寡不一,多者十餘件,寡者僅一件。

鹿在古蜀社會中顯然具有財富象徵和祭祀的意義,在成都平原,將鹿用於祭祀的現象早有淵源,在金沙遺址祭祀區就發現過大量鹿角。隨葬動物與經濟生活緊密相關,大量鹿骨的發現反映了當時狩獵業的發達,表現出狩獵在古蜀人的生產和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