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出海.三|中國電影「東升西降」 荷里活不再吸引內地觀眾?

撰文:梁子傑
出版:更新:

2021年中國以73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成為全球第一電影市場。近年荷里活電影在內地已經不是票房的保證,在內地最高電影票房排行榜中,排名前20的電影中有18部是中國電影,荷里活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一電影市場的影響力下降。

《香港01》專訪嶺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東亞電影研究專家葉月瑜教授,分析荷里活電影在內地發展的問題,在於中國電影的審查制度和保護主義;也有聲音認為,問題不只是在電影審查,而是荷里活電影已經不能迎合內地電影的市場和主流意識形態。面對中國電影的「超英趕美」和「大躍進」,荷里活電影為何在內地風光不再?此為系列專題第三篇。

3月28日,國家電影局《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中,設下2035年成為電影強國目標,並提升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內地電影在市場和製作上都有發展成為電影強國的能力。荷里活電影能壟斷不少國家的票房,但在內地電影票房排名,觀眾似乎更喜歡看中國電影,不買荷里活電影的帳。

葉月瑜認為,荷里活電影的傳統著重美國自由主義和以社會主義為主體的中國電影有很大分別。

荷里活大片票房至上,而超級英雄片發揚人性光輝(《復仇者聯盟》)和關注弱勢群體(《小丑》),也是因為這些,電影能夠打動到當地觀眾。反觀中國電影雖然也有票房需求,但在內地電影政策下,電影的使命對內是堅定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外是講好中國故事。當中,電影審查是電影局確保放映的電影符合相關政策的方法。

梁朝偉和陳法拉衝出國際,參演《尚氣與十環幫傳奇》。(IG/@falachenfala)

電影審查政策是一關鍵

葉月瑜表示,美國超級英雄大片《尚氣與十環幫傳奇》和《蜘蛛俠:不戰無歸》在國際上叫好叫座,而且特別是在亞洲市場,如香港和台灣都賣得非常好,但在中國大陸或是因為電影審查而未能放映。她認為,荷里活電影如今無法在中國市場分杯羹,原因不在歐美電影和荷里活本身,而在中國的電影審查政策。

葉月瑜認為,美國電影進入中國時,可能受到種種複雜因素影響,有的因為發行原因,有的因為要通過一個個審查,讓很多電影都沒能及時,甚至不能上映。當時的政治環境和國際形勢甚至會影響電影放映,如中美、兩岸關係的變化。

趙婷執導的《浪跡天地》(Nomadland)揚威奧斯卡,該片除了贏得最佳影片外,亦為她奪得最佳導演獎,是奧斯卡史上首名獲得這個獎項的亞裔女導演。(AP)

當中,《尚氣》角色和故事被指涉及辱華,《浪跡天地》、《永恆族》則是導演趙婷被指涉及辱華;《蜘蛛俠:不戰無歸》則被指因美國政府外交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而不能在中國大陸放映。

葉月瑜說,《尚氣》和《蜘蛛俠》去年在全球、香港和台灣都叫好叫座,若在中國大陸上映,票房絕對可以擠進前十名,但這些電影「因為審查無法放映」,證明「問題在電影審查制度,不在荷里活電影」。

她說,2014年,荷里活巨片《變形金剛:殲滅世紀》不單是全球票房冠軍,其中中國收入超過3億美元,為全球最高,證明內地觀眾是喜歡看荷里活電影的。她反問:「如果內地沒有審查,可以看《尚氣》、《蜘蛛俠》、《變形金剛》等荷里活電影,有多少人會去看正能量電影?」

在電影審查政策方面,她表示,內地有重點保障排片政策,可以斬斷外國電影供應,不讓其他國家的電影進來內地市場。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每年可以允許進口20部分賬電影;2012年,進口電影配額只提升到34部。她提到,政府曾經以「國產電影保護月」保護內地電影市場。

國產電影保護月是內地政府保護電影市場的政策,政府可以利用行政權力限制外來電影的引進,幫助國產電影取得經營優勢。

葉月瑜認為,政府會讓內地電影院線全力配合官方政策,如院線透過優惠票價等方式,吸引觀眾進影院觀看正能量電影,所有院線都要重點排映正能量「重點電影」《長津湖》、《流浪地球》、《戰狼2》等。院線可以一直放政府希望人民看的電影,同時政府也可以斬斷外來電影的供應,不讓一些票房冠軍外國電影和港台電影進來。沒有競爭,內地電影自然有較高票房。

2019年,國家電影局發布《國家電影局關於開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電影展映展播活動的通知》,要求8月1日起在全國城市電影院線陸續開展優秀國產新片展映活動,展映片目為《古田軍號》、《紅星照耀中國》、《烈火英雄》、《決勝時刻》、《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等正能量電影。

《戰狼2》創下56億元人民幣的票房記錄。(《戰狼2》劇照)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有聲音認為國產電影保護月維護電影文化主權,增加了國產電影的排片量,讓更多融入中國特色電影文化的電影走進人們視野,以抵禦荷里活文化的衝擊。

文章認為,在國產保護月的保護下,《捉妖記》、《七月與安生》贏得口碑票房雙豐收。而再到《戰狼2》,由於國產電影保護月,加上獻禮建軍90週年的話題熱度和其極佳的觀影體驗,使其廣受好評,票房擴大。

不過坊間就有聲音認為,「國產電影保護月」、「電影審查制度」等保護電影市場的政策,證明內地電影目前還沒有挑戰「荷里活電影」和美國作為「文化超級大國」的能力;政策也反映在電影經濟上內地實施保護主義,才要以內地電影審查制度保護電影市場,抵禦荷里活文化的衝擊。

據官媒《光明日報》評論文章指,內地要清醒地認識到,美國電影在規模、技術和質素上,相比國產電影依然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與美國相比,中國電影在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上仍處於落後狀態。

不過,葉月瑜稱,內地一些電影根本不旨在迎合外國觀眾,中國電影也有自己的內需,不太需要外國市場。中國電影市場和其他文化產業一樣,完全可以用「內需」的思考方式去製作發行電影,因為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電影市場,它並不是非常需要進口外國電影。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視像講話。(博鰲亞洲論壇)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經多次在不同國際場合上提到中國「反對單邊主義、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搞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只會損人害己」、「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蔓延,中國對外開放沒有止步」。

在經濟上,改革開放後,內地在不同領域對外開放,但是,在文化上依然被指採取保護主義,比如電影、音樂、媒體、網絡等領域都有嚴密的審查制度,遭人詬病「中國的對外開放是有限的」,而接近官方的人士時常以「涉及到國家安全、政治穩定等考慮」來解釋有關限制。

據官媒《光明日報》報道,有意見認為,如果荷里活電影大量進入內地,一方面會改變內地中國電影市場,另一方面還會重塑內地社會文化格局,導致美國文化價值和影響力潛移默化滲透,從而影響中國的政治文化安全。

面對美國電影越來越頻繁地走進內地市場,文章指內地要建立相應的市場保護機制,更要注重在價值引導上重建中國文化自信,維護中國文化的主導權。

內地觀眾口味改變?批判荷里活的「東方主義」

有意見認為,近年內地電影審查制度已經比以前放寬不少,荷里活電影在中國影響力下降不是因為內地電影審查制度,而是歐美電影已經不能滿足內地觀眾的需求。簡單來說,中國電影已經站起來了,內地觀眾已經沒有那麼喜歡歐美電影。

有內地觀眾提到,希望在荷里活電影看到中國元素,但《喜福會》、《我的超豪男友》等聚焦華裔家庭的荷里活電影,難以讓內地觀眾「共情」外,也有網民認為,這些荷里活電影把中國和亞洲當作一個比歐美落後的地方。

《喜福會》講述的是四對美籍華人母女的故事。(《喜福會》截圖)

例如,成龍在電影《火拼時速》(Rush Hour)是滑稽的香港督察;章子怡、鞏俐在電影《藝伎回憶錄》是日本藝伎;李連杰《盜墓迷城3》是邪惡的龍皇帝(影射秦始皇),周潤發在電影《刀槍不入一僧侶》是無名僧;楊紫瓊在《新鐵金剛之明日帝國》是女間諜。荷里活傾向讓中國演員演功夫高手,而女演員演等待救贖,有異域風情的性感柔物,以滿足歐美觀眾「東方主義」的刻板印象。

此外,亦有一些內地觀眾認為,荷里活電影對「中國」的建構及論述,並不是為了真實展示中國,而是荷里活有意讓歐美利用「中國」作為展示歐美文明高其他文明一等的對象。

《火拼時速》劇照

另外,內地觀眾認為內地電影已經成熟,不必在荷里活電影大片得到樂趣。正能量電影和有香港商業元素的「爽片」(如電影《唐人街探案》、《西虹市首富》)滿足娛樂需求,也能觀看叫座的人文電影(如《你好,李煥英》、《我不是藥神》),這些電影符合內地語境和文化,並滿足部分內地觀眾對知性電影的需求。

這些人認為,中國電影自成生態,在電影中內地觀眾也更能在電影中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身份認同、民族自豪感、意識形態等。在中國和歐美關係緊張的背景下,支持中國電影不單是為自己看得「爽」,也是支持國家電影產業、保護內地電影市場,抵禦荷里活文化的衝擊,拒絕荷里活「東方主義」敘述的方法。

「東升西降」論調:中國電影已經站起來了?

「荷里活電影」在內地曾是「好電影」的保證,很多觀眾在內地戲院都想看歐美大片和香港電影。看荷里活電影,曾經是代表內地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有品味的文化符號,但隨著內地複雜的政治變化、經濟成長、電影政策等影響,國產電影已經成為內地觀眾的首選。

張藝謀指,10年、20年前,中國觀眾對荷里活大片趨之若鶩,迷戀美國流行文化的時代早已過去。(央視)

「中國電影已經站起來了,荷里活電影在內地已經開始衰落」——這種「東升西降」的論調也受到導演張藝謀支持。據《中國青年報》報道,「第五代導演」張藝謀對內地愛國電影《長津湖》的成功感到高興,他指10年、20年前,中國觀眾對荷里活大片趨之若鶩,迷戀美國流行文化的時代早已過去。

他稱,年輕人喜歡看《長津湖》是因為該片是體現中國精神的中國電影。年輕人喜歡這些電影,而不是喜歡看荷里活的英雄電影,是這幾年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的大變化。

在張藝謀的訪問中,他把「中國精神的中國電影」和「荷里活的英雄電影」對比起來。這當中的變化是他認為,內地觀眾已經能將以「中國精神」為核心的中國電影來代替荷里活的英雄電影,特別是對年輕人意識形態也產生影響。

《長津湖》票房57.75億。(《長津湖》劇照)

海外觀眾買不買單?

不過,在國際影響力上,「荷里活電影」還是電影的超級大國,奧斯卡更是受世界矚目的電影獎。美國電影人通過「荷里活」在世界各地宣傳美國的核心價值和理念。荷里活亦在商業拓展和文化傳播上有絕對的優勢。不少人往往會把電影視為一種娛樂產業, 往往忽略了電影在政治傳播與意識形態上所起到的作用。

荷里活電影的成功,吸引世界各地無數觀眾在電影裏感受歐美文化和生活,甚至嚮往歐美文化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從電影中,觀眾學會以美國的視角去看不同的議題,如政治、人權、文化、社會等議題,慢慢構建「三觀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展「普世價值」。

無可否認,中國要成為電影強國,也是希望提升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讓電影人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各地觀眾可以以中國的視角去看世界,構建符合中國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展中國認可的「普世價值」。

誠如毛澤東在1942年曾經說過:「對意識形態的領導,是領導一切的第一步」。電影是控制意識形態的關鍵,中國成為電影強國,就能在國際上加強對意識形態的領導,並最終如同美國領導一切。

不過,葉月瑜也指,要讓外地觀眾接受中國電影,還需要時間和很大的努力。

據官媒《新華社》報道,前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導演尹鴻表示,內地電影工業化路途依然遙遠,還處在模仿、借鑒、學習的過程中。電影工業化最終是要營建全產業生態鏈:一流的技術平台,完善的產業鏈條,專業的製作流程,國際化的服務水平,並在這四方面平衡發展,中國才能成為真正的東方荷里活。

《我的超豪男友》(Crazy Rich Asians)鮮有地以亞洲人作為主軸主角的荷里活電影。(電影海報)

電影發展和影響是流動的,電影和觀眾的互動也是。電影在電影人眼裏可能是文藝精品,在投資人眼裏可能是商品,在觀眾眼裏可能是消費品,而在國家眼裏是宣傳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價值和理念的渠道。

國家電影局《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設下2035年成為電影強國目標的意義,中國電影由「站起來」到「強起來」,是否真的比美國強?判斷方式不僅僅是票房。

葉月瑜教授,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電視學院博士,嶺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暨林黃耀華視覺研究講座教授,曾擔任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教授兼總監、第41、44屆金馬獎決選評審委員,對華語電影及亞洲電影工業研究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