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遺址考古佈多學科研究重要成果 祭祀坑年代初判為商代晚期

撰文:范玉瑩
出版:更新:

今日(16日),由四川省文物局主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承辦的「三星堆遺址考古多學科綜合研究成果研討會」在四川廣漢舉行,公佈多學科研究重要成果,包括初步判斷祭祀坑的形成年代為商代晚期。

三星堆遺址祭祀區尤其是祭祀坑的年代一直沒有明確的結論,北京大學加速器質譜碳十四年代研究團隊在此次三星堆遺址祭祀坑發掘過程中從六個坑中共采集了200多個可供測年的樣品,進行了全面研究。根據目前考古發掘研究結果和碳十四測年所能達到的精度,初步可以判斷三星堆所發現的幾個祭祀坑形成年代處於商代晚期,並且形成時間大致相當。

研討會現場。(央視新聞)

北大團隊教授吳小紅介紹,早在三星堆1、2號坑出土後,就有學者對其年代進行過系統研究。在三星堆祭祀區新發現6座祭祀坑之後,北京大學加速器質譜碳十四年代研究團隊參與到新發現三星堆6個祭祀坑的考古多學科研究中,開展了三星堆祭祀坑系統的碳十四年代研究工作,在發掘尚在進行時就從6個坑中共采集了200多個可供測年的樣品。

出土糟朽象牙的整體保護一直是世界性難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研究表明,祭祀坑出土象牙不同程度存在糟朽、飽水、殘缺、斷裂、裂隙、變色、片狀脫落等病害。河南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團隊研發製備出適用飽水糟朽象牙文物的保護材料及相關保護工藝,破解了考古出土飽水糟朽象牙文物脫水加固保護難題,至今已處理不同糟朽狀態的象牙標本6根,實現了考古出土飽水糟朽象牙整根的完整保護。

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三種可能的織造方式:原始腰機、雙軸織布機或踏板織布機、提花織布機,圖為原始腰機。(央視)

此外,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考古團隊對三星堆一、二號坑出土青銅器殘留泥芯進行了巖相觀察、化學成分分析。上海博物院研究團隊通過X-ray CT成像技術研究了三星堆遺址出土的12件青銅器製作工藝,並與中原同時期青銅器製作工藝作比較研究。中國絲綢博物館研究團隊在三星堆遺址首次深入揭示了這一古代文明的絲織品組織結構和織造工藝,確認了纖維材質為桑蠶絲的基礎上,對絲織物的組織結構和織造工藝進行了詳細研究。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冉宏林介紹,後續的田野考古工作還將繼續深入探索三星堆遺址,逐步揭示當時居住在三星堆遺址中人群的衣食住行等具體生活細節以及生產管理模式,讓大眾全方位生動了解3000多年前古蜀的社會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