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性醜聞】性騷擾員工、藝術家 著名藝評雜誌出版人辭職

撰文:潘宛沚
出版:更新:

近日荷里活傳出多宗性醜聞,著名製片人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被揭發騷擾和侵犯多名女演員。他製作的電影多為人熟悉,包括《低俗小說》(Pulp Fiction,1995)、《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2002),1998年的《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更獲奧斯卡最佳影片,但現在的他可謂名譽掃地。美劇《紙牌屋》奇雲史柏西(Kevin Spacey)非禮男演員事件緊接其後,第六季拍攝工作亦因此暫停。
隨着荷里活性醜聞受到愈來愈多的關注,藝術界的性騷擾事件亦被揭發。《藝術論壇》(Artforum)雜誌出版人蘭德斯曼(Knight Landesman)被九名女性,包括員工和藝術界人士起訴,指控他的性騷擾行為。有人回顧一位藝術家在四年前的統計,發現《藝術論壇》五十年來年來刊登男性作品居多,暗示雜誌早已埋下性別不公的禍根。

蘭德斯曼(Knight Landesman)是《藝術論壇》(Artforum)雜誌出版人,在藝術界具有影響力。(Getty Image)
《藝術論壇》的首次聲明。(網上圖片)

《藝術論壇》聲明指責受害者 藝術界名人聯署譴責

《藝術論壇》是美國著名的當代藝術雜誌,很多藝術家和藝術流派的文章都會率先在上面發表。蘭德斯曼是雜誌的聯合出版人,任職三十多年,在藝術界具有不小的影響力。在10月25日,九名受害者的訴訟提交至法院,蘭德斯曼亦在同日辭職。

但在訴訟提交之前,《論壇》曾發表聲明交代上年曾接獲前員工的投訴,並因此要求騷擾者蘭德斯曼接受心理治療。但對於這名前員工於今年提出的賠償要求,雜誌的聲明則表示「沒有根據」,更指責受害者「試圖濫用她自己努力創造和維護的關係」。隨後另一份聲明發表於蘭德斯曼辭職後,《論壇》一改態度,直接譴責蘭德斯曼,並批評他的性騷擾行為破壞《論壇》「長期以來一直在爭取和支持的女權主義理想」。

首份聲明態度之傲慢,令雜誌的員工相當不滿,因此聯署譴責《論壇》處理蘭德斯曼事件的方法,表示雜誌的官方聲明不代表他們。聯署的包括不少美國藝術界名人,如作家兼評論家格雷爾·馬庫斯(Greil Marcus)、國際策展人漢斯(Hans Ulrich Obrist)、藝術史學家Yve-Alain Bois。

歷來的《藝術論壇》封面,以男性作品遠遠居多。
藝術家Micol Hebron的研究指出《藝術論壇》一直都有性別歧視的現象。(Micol Hebron)

《藝術論壇》女性作品只佔兩成 被質疑性別歧視

另一方面,《論壇》的後一份聲明指雜誌支持女性主義,隨後卻有藝術家指出雜誌明顯性別歧視。藝術家Micol Hebron於四年前發起「Gallery Tally」的計劃,研究女性在藝術界的地位。這份研究於蘭德斯曼辭職當日重推,以《論壇》刊登作品性別不均的現象回應蘭德斯曼的性騷擾罪行。Micol Hebron整理《論壇》創刊以來的封面,發現女性作品只佔約兩成,近八成皆是男性作品,有性別歧視之嫌。而且即使《論壇》有女主編,四名出版人之中只有一名女性,可見雜誌由男性主導。

佩利亞(Camille Paglia)的言論備受爭議,卻迫使女性主義者直面現實:女性比男性缺少執迷(obsession),這正是偉大藝術的來源。(Getty Image)

藝術界缺乏女性聲音不是新鮮事,早於70年代琳達諾克林(Linda Nochlin)已在《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指出女性備受壓迫的問題。後來藝術界發掘愈來愈多女性藝術家,用以証明女性的才能並不亞於男性。的確,歷史不乏優秀的女性藝術家,但她們受忽視單單是因為父權嗎?藝術兼女性主義學者佩利亞(Camille Paglia)不會同意。一向有「反女性主義的女性主義者」之稱的她,經常批評主流女性主義。代表作《性面具:藝術與頹廢》(Sexual Personae: Art and Decadence from Nefertiti to Emily Dickinson)剖析了為何藝術史上沒有女版貝多芬,不是因為女性沒有才能,更不是因為父權壓迫,而是就創作的本質而言,女性比男性缺乏執迷(obsession)。女性的智力和創作力處於中等水平,男性的則十分極端,有天才也有白痴,對佩利亞而言,這才是「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的根本原因。那麼《論壇》男女作品比例失衡一事,並不能視反映雜誌是「女性主義」的,也不能說明它們性別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