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專訪】雲門舞集——讓「跳舞的」得到「舞者」這個名稱

撰文:一条
出版:更新:

一片金黃色的稻田裡,一群年輕的男女,在上面跳了一支現代舞,遠處是懶懶的雲和山,田邊有2000個觀眾,全村的人都來了。這裡是臺灣最有名的稻米之鄉「池上」,這支舞叫《稻禾》,是雲門舞集的創始人林懷民,專門為池上的農民創作的。

雲門作品《稻禾》(一条)

池上幾千畝的稻田看不到一根電線杆,稻浪一直地翻滾。林懷民第一次去這裡時,就被這樣壯闊的美景震撼,細問才知道,能有這樣一望無際的稻浪,是因為池上的農民愛他們的稻子,不希望稻子睡覺的時候有燈光吵它,也不想優美的環境有電線杆在破壞,所以當電力公司來設電線杆時,他們集體抗議,最後電線從地下走線。

池上的農民安靜、樸實,也自信、有文化,跟我們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我就想,我要編一個舞,讓他們覺得看得懂,讓他們喜歡!
林懷民
看完大家都哭了,感動得不得了。(一条)

雲門派了一位攝影師去田裡蹲點,拍下稻米一整個生命輪回,從插秧,一直到收割,到焚田……演出前,林懷民還和舞者們一起去田裡收割稻子。

下雨了,舞者們還要演,於是一直熬,大雨、大風、大太陽,但他們卻很高興,「因為風吹過來,前面坐着的都是自己的同胞」。

臺灣的歷史、書法、民間故事,都是雲門的舞蹈作品的靈感來源。(雲門作品《稻禾》/一条提供)

《稻禾》在池上的田裡演,也到世界各地最好的劇場去演,紐約、巴黎、倫敦、莫斯科……林懷民將稻子的生命過程和人平行,將作品分成7部分:泥土、風、花粉、日光、谷時,再是火,最後下一季水又來了,灌溉田地。

雲門作品《稻禾》(一条提供)

其中“花粉”這一段,有一對男女,他們身體交疊,一直都沒有分開。在世界各地演出時,很多人感動到流淚。

點圖欣賞更多「雲門舞集」精彩作品▼

+2

我們在臺灣採訪了林懷民老師,因為車禍意外,雙腿受傷,他說:「這下得跟小孩一樣,一步一步,重新開始學習走路了。」

林懷民老師因車禍導致雙腿意外受傷。(一条提供)

林懷民1947年出生在臺灣嘉義,14歲就開始發表小說,曾經是臺灣文壇的新星。22歲到美國留學時,接觸到了現代舞,覺得臺灣也應該有一個自己的舞團,可以去社區演,去學校演。於是在1973年,他創辦了「雲門舞集」,1999年,創立「雲門2」。

林懷民老師創辦了“雲門舞集”及“雲門2”。(一条提供)

2013年,林懷民獲得「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相當於現代舞界的諾貝爾獎。「雲門舞集」是臺灣的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所有華人社會的第一個現代舞團,在臺灣,從此有了「舞者」這個名稱,以前跳舞的就被叫「跳舞的」。

臺灣第一個舞蹈系也是林懷民在1983年創立的,從此當年輕人進入大學的時候,可以選擇一個叫「舞蹈」的科系。

很多臺灣民眾看的第一場演出,可能就是雲門。(一条提供)

雲門的訓練方法也很特別,除了現代舞,還有靜坐、拳術、氣功等,從而形成了雲門獨特的動作風格。

這些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都在我們的身體裡頭,那個感覺特別好。
林懷民

從1996年開始,雲門每年都會進行免費的大型戶外演出,常常是幾萬名觀眾,井然有序。雲門的觀眾有一個特點,演出結束後不留下一片垃圾,這甚至影響了臺灣廣場聚會的風格。

戶外公演下雨,林懷民親自上陣擦地板。(一条提供)

雖然被稱為「亞洲第一現代舞團」,但很長一段時間,雲門的舞者,都是在一個冬寒夏熱的鐵皮屋裡排練的。2008年放年假的時候,一場大火把他們租用了16年的排練場燒毀。

雲門舞集租用了16年的排練場於2008年燒毀。(一条提供)

這在當時引起了社會很大的關注,5000多筆民間捐款,幫助雲門重蓋新家。2015年,新的雲門劇場終於建成,坐落在淡水河邊,這是雲門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

「世界很多現代舞團,當它的創辦人領導人走了以後,那個團就停了。我不希望因為有一天我太老了,離開了,雲門就中斷。我們居然活過來,整個社會的支援,使這個團能夠活到現在。」

舞者們在新落成的雲門劇場內排練。(一条提供)

「以前在鐵皮屋裡,我們有一點流離失所,但現在有一個屋子,大家可以繼續在這裡幹活,有一天我的舞統統會蒸發掉,但是更年輕一代會用他們的語言,繼續講述他們關心的事情。」

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一条提供)

資料圖片由雲門提供
部分圖片攝影:劉振祥

【本文獲「一条」授權刊出,歡迎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yitiao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