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舞蹈團貼地跳入學校 帶領中小學生認識當代舞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什麼是當代舞?當中多象徵意義,總是看不明白?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就希望從中小學生入手,於本學年(2018/19)推出了一個為期三年的學校藝術教育項目,透過學校互動巡演、舞台導賞及體驗工作坊三部分,讓中小學生獲得舞蹈表演初體驗,引發興趣繼而發展藝術的基本鑑賞能力。
攝影:歐嘉樂

其中一位教育藝術家Duncan的演出最搞笑,最受學生歡迎。

計劃第一部分是 「舞‧出個框框」學校巡演。這天,團隊來到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

「為什麼永遠都是男生抬起女生?」
「為什麼要在舞台上跳?」
「為什麼要用古典音樂?」

四位教育藝術家以輕鬆逗趣的方式,演出三段舞蹈及戲劇,介紹當代舞歷史、中外編舞家及世界經典等;又提出一些觀眾經常問的問問題,看得學生們開懷大笑之餘也有思考空間。當中他們提到「其實不需要明白當代舞中所有的動作,全都是感覺而已。」這提點了學生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對舞蹈的詮釋,沒有標準答案。

+6

舞蹈、戲劇,加上影片的輔助,學生們從中認識了人體、運動和創作語境的關係,以及如何利用音樂配上動作帶動觀眾情感,有「閱讀」舞蹈的機會。例如學生從表演中看到舞者的動作,以及影片的解說,會明白到一些張開、伸展的動作帶有希望、正面的意思;一些下沉、卷曲的動作就帶有害怕、萎縮、負面的意思。

最後,同學們與教育藝術家們跟隨著音樂一起以簡單的動作,如頭向左轉、舉手、站起來、坐下等即興創作。教育藝術家們又走到台下,拿著紙張讓學生自由撕碎,再以紙條作媒介帶領四位學生到台上一起跳舞,過程中拉近舞蹈與同學們的藝術距離。

+1
(左起)陳愉汶、趙卓羚、陸愉臻、黃皓謙

小學生:當代舞並不艱深

四位小六學生均認為當代舞對於他們來說並不艱深,因為這是一種很自由開放的舞蹈。他們尤其喜歡一開場的舞蹈,趙卓羚同學覺得節奏很歡快,而陸愉臻同學就覺得用古典音樂作襯托很適合。跳了7年芭蕾舞的趙同學認為芭蕾舞和當代舞有很大分別,「當代舞較著重動作,多表達情感和姿體的柔軟度,但故事性就不及戲劇芭蕾舞。」但有跳爵士舞的陸同學卻認為當代舞更有故事性,但肢體不及芭蕾舞優雅。

正在學芭蕾舞的陳愉汶同學就喜歡看男女舞者合作完成的高難度動作,認為是非一般人可以完成;又喜歡當代舞的隨意,沒有太多規限的動作。而完全沒有學過跳舞的黃皓謙,在最後撕紙的部分被邀請上台跳舞,他尤其喜歡這個環節,認為可以增加跟觀眾的互動。其實他的表演慾十分強,但就不喜歡參加正式的舞蹈班,認為閒時跳跳自娛一下便足夠。學校的體育科主任徐敏聰老師就認為,跳舞可以幫助學生將自己的情感透過動作帶出來,釋放自己,如果CCDC再有新計劃都會樂意參加。

CCDC副藝術總監(教育)梁曉端女士

藝術對小朋友的觸動是最原始、美麗

CCDC副藝術總監梁曉端(Melissa)指,團隊傾向用簡單直接的表達方法,例如加入戲劇手法、問問題,「過程可以令觀眾跟舞者們一起經歷,自然就會有好多反應、想法。」她認為其實小朋友好多東西都懂,只是大人太小心以為事情很難他們會不明白,去到藝術層面,沒有「明」和「唔明」、「對」和「不對」。另外,她認為小朋友的思想較直接,「所以藝術對小朋友的觸動是最原始、最美麗,這是大人好容易遺忘的一點。」

除了舞團巡演,計劃還包括學生和教師的工作坊。教師工作坊會深入教授如何以舞蹈藝術作為教學工具,增加學生的投入及參與感。Melissa指出,其實歐美多個國家已沿用舞蹈教學多年,例如教蝴蝶的生態轉變時,可以編一隻蝴蝶轉化的舞;教水的液體、固體、氣體亦可。「當中的律動跟我們的肢體動作很直接可以扣在一起,再加上音樂的動感,一些抽象的學科概念可透過身體學習令學生更容易掌握。最重要是這些動作是小朋友自己去發掘,所以知識的掌握是屬於小朋友自己的。」

而學生的工作坊,就是為有興趣的學生提供專業的技術訓練,讓他們有多一條出路。Melissa指整個計劃為期三年,現階段先以「打開大門」為目標,讓參加者認識到當代舞不是一種抽象的東西,是跟大家跟貼近的。第二年就希望帶出香港當下的文化,尋找屬於香港的舞蹈;第三年就暫未有確切的目標。

最後,每間學校完成了巡演活動後,都可以欣賞一場舞台導賞,讓學生親身走進劇場,欣賞專業舞團的演出。首演已於11月13日率先舉行,由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演出《點睇當代舞:〈棱‧角〉》。當天大約有150名小學生出席,由城市當代舞蹈團藝術總監曹誠淵先生現場從旁主講導賞,以深入淺出的方法講解有關當代舞的演進歷程、技巧以及賞析之法。明年4月也會有另一場舞台導賞,由城市當代舞蹈團演出《春之祭》。

首演當天精彩花絮(黃寶瑩攝):

+23

賽馬會當代舞「賞‧識」教育計劃

對象:全港中小學
費用:全免
查詢:2726 9068 (盧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