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BODW】環球經驗,地方智慧 從國外到大灣區的突破點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常言道:「創業難,守業更難。」要轉守為攻就難上加難。不少品牌嚐到初創的甜頭,但容易停滯不前,處於瓶頸狀態。怎樣尋求突破點?去年,「設計營商周」的兩個交流論壇─亞洲品牌論壇(Brand Asia Forum)和「大灣區與設計」─就分別以環球經驗和地方智慧,為品牌領袖提供最在地的解答。

環球經驗:因為不安,所以大膽求變

《Wallpaper》是全球公認的頂級雜誌,其大膽求變的內容發展故事讓不少人感興趣,其前總編輯 Tony Chambers就是亞洲品牌論壇的講者之一。他認為過分安逸只會抹煞創意,因為澎湃的創意源於「不安」。他認為世上有七個字代價最為高昂─「我們一向都如此」,不思進取是世上最危險的事情, Tony Chambers主張透過挑戰自我,尋求「正面的不安」。

《Wallpaper》前總編輯 Tony Chambers © Chris Floyd
《Wallpaper》2014年5月號

Tony在會上分享多年來的編輯故事。當年,他邀請了三個星級客席編緝Christian Marclay、Zaha Hadid和Karl Lagerfeld,創作出三期破格的雜誌設計─獨特色調的封面、die cut雕空的內頁、可以撕開封面模特兒衣服的機關等。這些冒險的合作決定,成就了有口皆碑的設計,也就是源於他提倡的「正面的不安」。

環球經驗:品牌定位精準─自由、年青、冒險

同樣無畏無懼的還有在總裁Antonio Colombo 帶領下的單車品牌 Cinelli。Antonio Colombo 認為單車象徵「自由放曠、年青冒險的精神」,所以品牌先後邀請不同藝術家合作,設計外表和性能兼備的單車款式,並受新一代追捧。單車由以往作為運動競賽工具,搖身一變成為旅遊及冒險夥伴。他向觀眾展示一個年青人雙手高舉反轉單車的雕塑,「我們用最無拘無束的創意來實驗單車的可能性。我不問自己為何這樣設計,而是問為何不可?」

單車品牌 Cinelli總裁Antonio Colombo
Cinelli Laser TT by Keith Haring © Gruppo S.r.l.

 地方智慧:大灣區實踐機遇

回看香港,數到近年熱話,莫過於大灣區發展。去年,BODW就特別以「大灣區與設計」發展作為重點之一。其中,三位來自香港及內地的設計師就分別訴說了他們對大灣區的印象、實踐經驗和未來構想。

「THE FABRICK LAB」創辦人及設計師吳燕玲(Elaine)擅長研發嶄新布料,創作出互動藝術裝置。她在會上提到以往在英國工作時,一個設計雛型往往要用上數個星期來籌劃。而大灣區一帶有各種工廠設施,方便設計師於極短時間內製作雛型,造就了整個設計生態。

Sundew ©Stanley Cheng

另一方面,多媒體設計師張瀚謙(Chris)則認為大灣區的發展有助香港設計師尋找更多品牌合作機會,推動創新產業。Chris擅長設計互動體驗,以別出心裁的感官元素吸引觀眾。談到大灣區,他認為:「現在內地的設計發展一日千里,不少構思和技術都值得香港設計師交流學習。」

Vapor Scape ©h0nh1m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洛可可設計公司創始人賈偉在會上發表了一個非常有力的說法:「設計師的創意不應只局限於服務一間公司或一個地方,腦力共享才是大灣區和國際的未來大方向。」

一炷香一杯茶

了解更多:http://bodw.com/tp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