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囍宴】回顧李安婚姻鬧劇代表作 中國思想受壓抑成文化衝突主因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編按:李安執導的《囍宴》是以中西的婚姻文化來帶出壓抑的中國傳統思想。下文作者便為大家重溫這套婚姻鬧劇,並以數個場面去分析中西的文化差異,以及化解衝突的重要方法。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囍宴》是1993年由李安執導的電影,更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電影人物性格鮮明,當中牽涉家庭倫理、傳統思想、文化衝突等議題講述,卻一點都不嚴肅,反而笑點多多。雖片長106分鐘,但情節緊湊又有趣,不知不覺就看完,且餘韻猶長,發人深思。

《囍宴》是1993年由李安執導的電影。(《囍宴》劇照)

故事主角是一位旅居美國的台灣男同性戀者——偉同,他已和愛人西門同居一段時間,過著平淡的日子。但即將踏入三十歲的他不斷被台灣的父母催婚,西門便提議偉同和租客威威假結婚,以應付他們。怎料他們突然來到美國,並堅持要為偉同和威威辦一場盛大的囍宴。後來偉同和威威在鬧洞房時被逼把所以衣服脫掉,共處一室之下,他們竟發生了關係,於是鬧劇就如滾雪球效應般一發不可收拾。

偉同父母堅持要為偉同和威威辦一場盛大的囍宴。(《囍宴》劇照)

《囍宴》的主軸無疑是中西的婚姻文化差異——中國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尤其是老一輩。就如偉同的父母多次強調婚姻是為了繼後香燈,而偉同和威威的假結婚更表明,中國人婚姻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家庭責任。而偉同的同性戀生活基本是西方自由戀愛觀——愛情和婚姻僅是為了滿足他們的身心需求。另一方面,中國人大多採用「高語境文化」溝通,而西方人則採用「低語境文化」。前者說話較迂迴含蓄,後者則較直接和重視個人主義。這些中西文化差異為角色們的交流帶來了許多挑戰和障礙,甚至引起不少衝突。以下筆者挑選了幾個場面為大家作分析。

中西文化差異為角色們的交流帶來了許多挑戰和障礙。(《囍宴》劇照)

電影剛開始不久,偉同便收到父母寄來的相親登記表。儘管他不想相親,但仍乖乖填好了表格。他考慮了對伴侶的許多要求,但最後又說「All lies.(都是謊言)」。在家庭倫理方面,中國家庭重視孝道,而在婚姻中,傳統則鼓勵同等地位的伴侶。因此,偉同希望找到一個理想的相親伴侶,使父母感到幸福和滿足。但是,美國人沒有「孝道」的概念,甚至在英文中也沒有能代表「孝順」的字詞,因此西門無法理解偉同的做法,並認為偉同不應壓抑自己的想法迎合父母,於是和偉同吵了起來。一直很遷就偉同的西門很快便明白這是因為偉同文化背景的關係,便積極尋求解決辦法,甚至提出了假結婚的計劃。由此可見,文化敏感性對於解決跨文化衝突是非常重要。

儘管偉同不想相親,但仍乖乖填好了表格。(《囍宴》劇照)

中國人很重視禮物的象徵意義,就如人們吃魚代表年年有餘、柑桔取吉祥之意等。但當偉同父母住在西門家時,西門送了他們血壓計和老年面霜作見面禮,更直接告訴他們,是因為覺得他們年老多病,要加以呵護。中國人認為面子很重要,儘管這是西門的好意,但這種直接的說話使他們感到羞恥又生氣。不過含蓄的中國老一輩的情感表達是保留的,他們僅以表情來表達不滿,好讓他們維護自己面子 ,更是對西門的禮貌。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西門應該更敏銳地觀察對方的面部表情,並考慮改變他的溝通方式。

含蓄的中國老一輩僅以表情來表達不滿。(《囍宴》劇照)

在囍宴上,偉同不斷被灌酒,又要玩很多激烈的遊戲以應付來賓。這個情景打破了美國來賓們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便說了一句「我以為中國人都是柔順沉默跟數學天才」。這時導演李安便出來客串回應:「你正見證到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西方婚禮注重個人的願望,而中式婚禮則著眼於整體的幸福。就如偉同不得不遵從敬酒、鬧洞房等傳統文化,明明是自己的囍宴,自身卻不得喜樂。 這似乎也意味著,面對傳統文化的父母,偉同一直在壓制他的個人意願一般。

導演李安客串回應:「你正見證到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囍宴》劇照)

《囍宴》的結局峰迴路轉,值得反思。偉同父母作為非常傳統的中國人,最後居然接受了西門。是什麼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文化接受能力嗎?我認為答案很簡單-無論文化如何不同,只要有愛,大家就可以相互理解,並克服障礙。

偉同父母作為非常傳統中國人,最後居然接受了西門。(《囍宴》劇照)

內容提供:煩老師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囍宴】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中西衝突的婚姻鬧劇代表作」​】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