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歷史新天書業明年或結業 店主嘆港人愛書惜書心態不再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藝文編按】新冠疫情影響下,多個行業備受影響,一般民生用品商店也難以經營,更遑論販售二手文史哲書籍書店。在長沙灣開業五十年的新天書業,2021年3月計劃轉手,倘無人接手或會結業,店主慨嘆經營書店愈來愈困難。

(圖片由「漫讀香港書店 Read.HK」提供)

舊樓林立的青山道略見歲月痕跡,遠處已見書店招牌一手紅漆大字,依舊鮮明老派。昨晚友人S傳來 「Local_9up 」消息,新天書業只經營至明年3月並計劃轉手,感嘆可惜。下午特意訪店,正巧店主趙炎桐先生也在,終於證實消息。

大約七至八年前初訪書店,旋即被舊書簇擁。一室皆書,些許分類些許隨機,部份隨性堆疊紙箱之上。中間書架之間通道略窄,蹲下身子找書,維持姿勢些許勉強,堅持或有收穫。愈往深處愈暗,書脊本已趨舊,此刻更顯黃淡。鑽至當中,最盡頭書架放著多期《明報月刊》,往往覓書不知時間過。

風扇徐徐轉動,店貓偶爾跳出,與讀者面面相覷。待至好一陣子抱書回頭步出,迎面是光,豁然開朗,頓感滿足。於是間中訪店,新近出版書刊上架不少,時有收穫。

書價通常寫於末頁左上角,數字特別大而好認。初期逛店,深刻曾見余英時父親余協中《西洋通史》精裝一卷本,品相平平,思慮再三還是沒買,每逢路經只行注目禮,後來終於失去影蹤,現在難覓,留下一些遺憾與回憶。偶有讀者攜書到店放售,趙先生看後與之議價,略見生意之不易為。

(圖片由「漫讀香港書店 Read.HK」提供)

閣樓書室別有天地

初來書店時,樓上閣樓仍被封閉。「尚待整理,將來也許開放吧。」半年後終於得償所願,「你等一下,我先上去開動冷氣。」尾隨趙先生往上,樓梯聲響吱吱嘎嘎,一看一室皆書,果然別有新天。全層放置文史哲及中醫書籍,又以古典中國文學居多,不少詩詞選輯、文人文集,部份更是繁體豎排,不乏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版本,甚是可觀。從此閣樓長期開放。一次適逢書店收得一批六十至八十年代台港文學書籍與文化刊物,閣樓紙箱遍地,逐箱逐本細看 ,喜獲卞之琳《西窗集》民國翻印版、文星書店版本余光中《掌上雨》等,更見數冊六十年代《盤古》時論文藝雜誌,薄薄一層灰塵,從保釣到左傾,昔日不同政治立場,種種遊移與轉變,悉數埋在故紙堆,每次重新翻開,都在重啟現在與過去的永恆對話(歷史學家E.H.Carr語)。

(圖片由「漫讀香港書店 Read.HK」提供)

未知書店易手是否成事

趙先生年少入行 ,書店起初主要售賣二手教科書籍。上世紀七十年代,書店自港島遷至青山道,經營至今。他記憶中的青山道從前人多,戲院散場、工廠用膳人潮不斷,後來喧囂漸趨沉寂。談及數十年前見小朋友與家長同來,對買書總帶期盼與珍惜,「啊!有書看了!」現在小朋友見二手書籍稍舊也都卻步遲疑。如今物質條件漸變富裕,學制改變課業日趨繁重,舊心態舊美德自然難以留住。

去年年中,先有反修例運動,繼有肺炎疫情,社會零售急轉直下。「餐廳也做不住了,何況書店?」友人L說。貓店長豬豬更已於去年離開。「書店真的很難做呢。」從前趙先生那句話今天再次得聽。「由開店到現在下午,只不過做了60元生意。你看,我連帳簿也還未拿出來。」自言書店難如連鎖集團一般抵禦經濟下滑。「租約在明年3月結束,所以會營業到那時。」書店未來前路,尚看易手能否成事。「我也老了。」雖然如此,趙先生語調依舊和藹而自得,畢竟入行已大半生,閱書閱人無數。縱然這些看書聊天的下午,總有時限。

仍記得有晚步出書店,街外天色已暗,街燈零星,人影不多,彷彿即將聽見鐵閘拉下的聲音,舊區和書再度沉靜。其實舊書啞然無聲,卻因人們口耳相傳,構成有聲的回憶,以及一所老書店的風貌。

【本文獲Paco Chiu @ 漫讀香港書店 Read.HK授權轉載,原題「記長沙灣Harmony Bookstore 新天書業: 舊街裏的老書店」,標題及小題由藝文編輯團隊整理】

新天書業 (青山道112號地下)

青山道112號地下

延伸閱讀——

【世界上有不少建於孤島上的著名建築,我們一齊看看這五個著名歐洲孤島建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