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術代表「浮世繪」 記錄日本歷史中的風俗、情色?

撰文:三聯書店
出版:更新:

如果問,哪種美術形式最能夠代表日本美術?答案一定是「浮世繪」。因為,浮世繪不僅最具日本「工筆畫」即纖細精緻的特徵,而且對西方現代美術具有重要影響。19 世紀以降,西方美術流派多受浮世繪啟發,以致浮世繪在西方被視為「日本繪畫」的同義語。

何謂「浮世繪」?按照權威日語辭典《廣辭苑》的解釋:「浮世繪,源於佛教憂世的生活情感和漢語逍遙浮世的混淆語」。也就是說,「浮世」一詞有悲觀厭世的色彩。但是,1660年代,「浮世」卻被塗上了「及時行樂」色彩。1661 年問世的「假名草子」《浮世物語》,即用日語假名寫成的通俗故事集,提出人生當如葫蘆漂浮於水上,隨波逐流,並稱「這就是浮世」。同時期的《漫步物語》也稱,「沉迷於夢之浮世」,等等。「浮世」語義為何出現如此變化?主要因為江戶時代商品經濟的發達和「町人」即市民特別是商人的興起。論政治地位,他們屬「下等人」。但是按經濟實力,町人中又不乏「上等人」。他們在花街柳巷等可以盡情歡樂的自由空間,享受浮生若夢的生活,並因此使「浮世」成了「遊里」(花街柳巷)的代名詞。不僅如此,當時很多物品也被冠以「浮世」,如「浮世袋」、「浮世帽」、「浮世傘」,連「禿」(後備妓女)的錢包也叫「浮世ござ」。而「浮世繪」這一稱謂首次出現,是在1682 年問世的井原西鶴的名作《好色一代男》。

浮世繪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是「肉筆畫」,即不經木版雕刻的畫,可以獨立創作;二是木版畫,須集體創作:首先由畫師畫出「板下繪」,然後由雕刻師將其貼在版木上雕刻出輪廓、由畫師畫上顏色,最後由摺師印出。這和西方完全靠個人獨立完成,有很大差異。

浮世繪和活躍於江戶時代的狩野派、住吉派等一樣,是一種繪畫流派的統稱。1684 年,被譽為「浮世繪開創者」的菱川師宣在《繪本浮世讀會盡》序言中對浮世繪的關注對象有簡明扼要的說明,「走筆描繪大和浮世繪,表現世態民情」。浮世繪最初是作為「草子」即通俗小說的插圖亮相的。隨著民眾喜聞樂見的「草子」的走紅,「浮世繪」也不斷在社會上「躥紅」。

雖然浮世繪被認為是江戶時代的產物,但追根溯源,其實「浮世繪」的歷史相當悠久。西元 770 年,即奈良時代,稱德天皇敕令創作《百萬塔陀羅尼》,該作品是現存最早的木版畫,也是浮世繪的萌芽。平安時代(794—1192 年),扇面、「襖」(室內分隔房間的移門)和「障子」(糊紙木製窗),均已有風情民俗的展示。現存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國寶《扇面古寫經》,描繪的就是庶民風俗。鐮倉時代(1192—1333 年),這種「風俗畫」又有了新的發展。收藏於京都歡喜光寺的《一遍上人繪傳》,描繪的是佛教時宗開山祖一遍智真巡遊全國傳經佈道的故事,但畫面卻非常寫實地展現了市井風情。1530 年代以後,以庶民生活和風俗為題材的屏風畫,更是迅速鋪展。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月次風俗圖》以及《十二個月風俗畫帖》,雖然筆法依舊,但題材和內容卻堪稱全新。室町時代末期,一種被稱為「御伽草子」的短篇小說開始流行,其中配有插圖。

戰國時代,日本畫壇一代宗師狩野永德(1543—1590 年)創作、織田信長贈送給上杉謙信作為禮物的《洛中洛外圖》,不僅將人們在花街柳巷的享樂生活描述得栩栩如生,而且這種風情本身就是「主題」而非「背景」。進入江戶時代以後,「風俗畫」又出現新的變化:主要是畫面的場景從室外移到室內,從「大眾」變成「小眾」。例如,大和文華館收藏的《松浦屏風》中的美女,幾乎等身大。熱海美術館鎮館之寶《湯女圖》,描繪了為客人洗澡的女服務員 —「湯女」的「野性美」。正是這類畫作,顯示了「風俗畫」的傾向性轉變,「性工作者」之類「小人物」成了「浮世繪」風俗畫的主角。由於這類畫作大都產生於寬文年間(1661—1673 年),所以被統稱為「寬文美人」。

隨著作品主題的轉變,浮世繪注入了「妖艶」的色彩。如前面談到,在日本江戶時代,「浮世」就是指花街柳巷。在花街柳巷成長的浮世繪,自然沾染脂粉氣。隨著歌舞伎和花街柳巷的繁榮,描繪作為妓院代名詞積怨的「吉原故事」,描繪「東海道四宿」即四個花街柳巷的《東海道名所記》等作品,紛紛問世。作為插圖的「浮世繪」,也因此有了廣闊的「棲身之所」。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日本的「春畫」是在佛教日益廣泛深入影響日本的10 世紀左右出現的。浮世繪也受到「春畫」的影響,而真正使浮世繪獨樹一幟成為一種「流派」的,是菱川師宣。

菱川師宣 1618 年出生於房州(千葉縣),1658 年也就是40 歲的時候,他到了江戶。江戶是個消費性城市,很多有錢人很會享受,頻頻出入花街柳巷。他們究竟在那裏做什麼?庶民自然非常好奇。有關這類題材的繪本相當搶手。菱川師宣見這是個來錢的差事,於是便為這種繪本畫插圖,不僅描繪遊廓吉原的風情,遊女的容姿,而且描繪男女的翻雲覆雨。除了插圖,他也畫「一枚繪」即單張作品,並因此開啟了浮世繪真正的濫觴。他的作品如《小夥與姑娘》、《美人回首圖》,既以可視的形式敘述故事,又以誇張的形式把握習俗,通俗易懂,栩栩如生地描繪了花街柳巷女性美的形象。不過,必須強調,「浮世繪」雖然不乏妖艶乃至「不堪入目」的場景,但「浮世繪」並不等同於「春畫」。「浮世」有時也泛指社會的風俗民情、世間百態。同時還必須強調,浮世繪是以日本風俗為題材的日本美術的代表。但是,按照日本學者谷信一的說法,「浮世繪版畫也同中國版畫具有密切關係」。例如,菱川師宣的《繪本風流絕暢圖》就是中國《風流絕暢圖》的「山寨版」。

浮世繪問世後,有「東師宣,西祐信」一說,即關東有菱川師宣,關西有西川祐信。不過,西川祐信出生於 1671 年,生活的時代比菱川師宣晚了半個世紀,而且兩人的風格和題材存在明顯差異。著名畫家白倉敬彥評論說,「菱川師宣描繪的色戀世界以武家為背景;而西川祐信描繪的則屬町家社會的色戀樣貌。」西川祐信創作生命長達 50 年,畫作達好幾百冊,筆耕之勤,成果之豐,由此可見一斑。西川祐信最擅長畫的是美人風俗圖,雖然他的畫作大都是墨印,但卻以細緻柔軟的曲綫,將女性的柔美展示得惟妙惟肖,並因此為美人畫融入了新的意境,對後世特別是鈴木春信寫實的美人畫樣式,產生了重要影響。

鈴木春信的出現,同樣具有里程碑意義。18 世紀中葉,浮世繪多露骨地表現人體美的作品,描繪遊女和女藝人的裸體畫充斥市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按照東京國立博物館名譽官員菊地貞夫的說法,「實力不足的畫師們,通過畫裸體版畫保持人氣。因為,畫這種畫既省時又省力。」但一味靠在畫上脫女人的衣服攢人氣,實在是一種頹廢和沉淪。鈴木春信通過「錦繪」,打破了這種僵局。浮世繪畫作有「墨繪」、「藍繪」、「丹繪」、「漆繪」、「浮繪」、「錦繪」。「錦繪」是日語,中文譯作「彩色版畫」。18 世紀中葉,一張紙上已能夠印刷 約 10 種顏色,鈴木春信便將這種多彩用於浮世繪。因為他畫出來的畫如同美麗的織錦,所以叫「錦繪」。菊地貞夫教授評價說,「明和二年(1765 年)錦繪的創始和鈴木春信的出現,不僅為陷入困境的浮世繪開闢了一條前進通道,而且發揮了浮世繪的特性,使之成為獨步於世的藝術。」除了技術原因,鈴木春信所以能有此貢獻,還因為他吸收了中國擅長畫美女的明代大畫家仇英的藝術風格。鈴木春信總共創作了600 多套版畫,很多是遊女(娼妓)和藝伎,代表作有《夜雨美人圖》和《吉原美人集》等,他用或調和、或反差的色調,描繪腰細纖手,體態苗條的美女,具有抒情韻味和詩歌意境。

鈴木春信死後,浮世繪的畫風從浪漫走向寫實,而描繪具有「實感」的美人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是鳥居清長(1752—1815 年)。鳥居清長筆下的美女不僅水靈靈風情萬種,而且衣著是當時女性服飾的真實展現。在他的影響下,日本畫壇湧現了一批浮世繪大師,其中包括被譽為「美人畫第一人」的喜多川歌麿。

日本的「風土人情」往往充滿「男女相愛之情」,因此,本書所謂的「風情」,可以理解為「風俗」和「情色」的縮略。在書中,作者通過聚焦日本歷史文化中的種種「風情」故事,以及浸透在日本人生活中的「風情」元素,用雅俗共賞、別開生面的行文,在國內外學界首次為「風情」立誌。

書名:日本「風情」誌
作者:馮瑋,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日本東京慶應義塾大學客座教授。曾赴日本京都大學留學,師從日本著名學者山室信一教授並獲文部省獎學金,1993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5年以來,多次赴日本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日本史。

【本文獲「三聯書店」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