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2021︱開業半世紀書店參展 革命年代工藝品記錄神州情懷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香港書展2021開鑼,今年高達700多個參展商參加,官方數據指書商數目比上一屆略高約3%,當中既有新面孔,亦有舊相識;有大型出版社,亦有小書店。芸芸書店中,今年仍見到神州書店的歐陽文利開檔,開業逾半個世紀的神州書店,可以說是書展參展商中,歷史最悠久的書店。

(賴家俊 攝)

五十年代,香港出現了第一批樓上書店:波文、龍門、南山、學津等,分布旺角、灣仔和銅鑼灣,於中環開業的神州書店也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一間仍然繼續開店,並有參與香港書展的書店。

開業逾半個世紀,老闆歐陽文利見證香港舊書業的興衰。歐陽文利本來是書店的小職員,但因與老闆不合,決定自己創業,於1966年創辦神州。

「當年樓上開舖,根本和現在的樓上舖無得比。我在中環伊利近街的樓上民居住宅租一個單位便已是開舖,有時還要落樓交書俾人。」

+1

歐陽文利表示,六十年代香港的書店一般以教科書為主,而神州卻選擇專做舊書,這是因為他看中海外開始熱中收集中文書,海外的大學也會購入中文書。他開業數年,便把書店搬至中環士丹利街地舖,直到約十年前才再搬至柴灣。

除了舊書外,神州亦販賣由五十年代至文革時期有關的中國工藝品,筆者學生年代閒逛位於中環的神州書店,當時那兒正是一個海外遊客熱點,不少遊客給店內中國大陸火紅年代的工藝品深深所吸引。

賣舊書逾50年的歐陽文利。(賴家俊 攝)

「早年有一段時間圖書生意比較緊張,因為意識形態及經濟環境不景等原因,對內買書人數和海外購書需求同時減少,生意出現危機。為了應付局面,我選了兼做與圖書有關的產品,而看中了文革這個階段的文物及藝術品。一來那年代對很多人來說值得紀念,而文革文物在當時入貨價不貴,不似古董字畫,無人做便由自己做。」

看盡香港半個世紀書店業的榮衰,歐陽利文認為很多人說香港閱讀風氣沒有以前好,他並不認同。「現在年青人吸收的知識比以前多,比我們當年同年齡醒目好多!」

+1

他認為圖書業並不會沒落,只是以怎麼形式來延續?例如網上採購是近年流行的方法,近年更流行圖書拍賣活動,讓圖書與字畫古董等在收藏市場上並駕齊驅,大有發展趨勢。

在每年書展中,神州一如以往,擺賣舊書外亦有不少火紅年代工藝品。歐陽文利表示,文革藝術品較昔日愈來愈難搵,因為內地經濟日漸富裕,讓收藏革命年代工藝品成為熱潮。「現在內地很多四五十歲、最搵錢的一輩人,他們便是在五十年代至文革年代成長,這些工藝品對他們來說是對昔日的緬懷,因此多了人收藏。」

在香港,書店生意要薪火相傳並不易事,既要面對租金的挑戰,亦要新一代肯接手祖輩的生意。今年書展,歐陽文利與家人總動員參與書展,當中還包括十多歲的孫仔幫手打點,三代人一同延續這份積累了半個世紀的心血。

右起:歐陽文利賣書50年,第三代孫仔幫手書店生意。(賴家俊 攝)

【文革工藝品逐個睇】

在那個講求政治政確的年代,一切「寧左勿右」,毛主席向右望的印刷品歸為錯體(上圖),很快會遭官方取締沒收。而歐陽文利即席分享兩個他認為別具心思的工藝品。(賴家俊 攝)

文革工藝品甚多,怎樣判斷除了個人閱歷外,也要多對歷史了解和認識。例如筆者見到有些毛主席向右的印刷品,在那個講求政治政確的年代,一切「寧左勿右」,毛主席向右的印刷品必是錯體,很快會遭官方取締沒收。而歐陽文利即席分享兩個他認為別具心思的工藝品。

文革年代木版刻印的版畫。(賴家俊 攝)

例如上圖這幅由木版刻印的版畫,線條比較細膩,其實在文革年代木刻印刷也是比較難得,由它所印製的版畫,數量遠不及印刷的多。

民間工農兵所繪毛澤東的圖畫。(賴家俊 攝)

而這幅毛澤東的圖畫,應出自民間工農兵的手筆,所用紅色相較官方用的紅色樸素,畫中毛主席的形象亦沒有官方畫的霸氣,在傳世品中亦是相對較少見。

【閱讀世界:世界閱讀日專輯

【虛擬書室:上網打書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