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上的那些裂縫 或許在提醒我們珍惜大自然

撰文:潘浩欣
出版:更新:

兩位港人最近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成為城中熱話。有人佩服他們的毅力,亦有人批評「征服」大自然的心態是人類的傲慢。
人類與大自然應是一種怎樣的關係?相關議題是不少藝術家關心的主題,馬來西亞裔藝術家陳雪花製作的「野外花草」陶瓷,便是要以藝術喚起人類學會欣賞大自然而非征服。她的作品能讓你也迷上大自然嗎?

陳雪花製作了多件「野外花草」陶瓷,呈現那些不起眼的植物展現的不同形態,有小草正被微風捲起,有小草瑟縮一角,野草底部帶有龜裂圖案,讓人想起乾涸的土地。(陳雪花)

陳雪花在馬來西亞的鄉村長大,大自然像她的遊樂場,小時候的她經常在河邊捉魚,用野草做成「指環」,找來橡膠樹的核、椰子殼做飾物。長大後選擇以陶瓷作為自己的創作媒介,她也可以更多地接觸那些來自大自然的泥土。

十年前,陳雪花移居香港工作,但香港的城市生活令她感到極大的壓迫感。「當時我很想哭,馬來西亞有好多田,香港有很多高樓大廈,空氣污染很嚴重,我一點也不習慣這兒的生活。」留港五年後,她決意選擇寧靜的生活,移居美國中部堪薩斯州的小鎮,在美國一所大學繼續修讀她喜愛的陶瓷。

陳雪花的「迷上大自然」系列(陳雪花)

香港不是有很多效野公園嗎?陳雪花認為香港的大自然十分人工化,難以如荒野自然相比。居港期間,她曾到太平山山頂觀光,望着維港兩岸密密麻麻的高樓,卻想念起家鄉的自然景色。她希望與人共享記憶中的自然美景,製作了多件「野外花草」陶瓷,呈現那些不起眼的植物展現的不同形態,有小草正被微風捲起,有小草瑟縮一角。

「我們時常忽略細微、不起眼的事物,其實花瓣、小葉、被風吹起小草,它們的線條、紋理、形狀都吸引着我,我希望人們細看這些自然細節。」陳雪花以手捏出陶泥,做出圓形、蛇仔形狀的野草陶瓷,再塗上綠色和咖啡色,放入爐中燒製,創作過程需時數個月,陳雪花用心處理每個步驟,因為陶瓷脆弱,一不小心便會破碎。

左圖:圓形陶瓷,表達大自然是個生生不息的循環。右圖:在人頭上加上如土地龜裂一般的圖案,表達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其實也反饋回人類自身。(陳雪花)
陳雪花的「迷上大自然」系列(陳雪花)

野草陶瓷的底部帶有龜裂圖案,讓人想起乾涸的土地。「我刻意燒製有『裂痕』的陶瓷,之前我製作『裂開』的人頭作品,二者都講述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人類不斷開採自然資源,造成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正如裂開的陶泥一樣,大自然需要空間生存。」陳雪花希望通過微小的創作,喚起人類細心欣賞大自然,學懂珍惜一草一木,然後改變日常生活,讓已被破壞的自然生態回到平衡。

「迷上大自然」陳雪花陶瓷展

展期:6月10日至25日(星期五至日開放)
地點:Unit Gallery (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5樓 523室)

陳雪花個人照。(陳雪花)

藝術家Profile

陳雪花(Wendy Tan),2012年獲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學士學位(與香港藝術學院合辦),目前在美國富特赫斯州立大學修讀陶瓷碩士學位。作品曾在香港、美國展出,曾參展典雅藝博,作品獲美國Hays Arts Council (Hays Kansas)第44屆和47屆年度藝術獎、SUISSE Programme(香港) 藝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