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空間】建築師與店主對談 小店座落社區可變成公共空間?

撰文:麥婉婷
出版:更新:

「說起社區,人們除了記起地標建築、大廈,店舖仍是一個代表。」
「小店不一定只是士紳化地區,也可能是一個聚腳點。」
各種不同聲音,以及獨立店舖的新運作模式,觸發一場《小築。建店。》對談。

雖然小店本是商業運作的一種形式,每個人對小店的定義也有不同,有人指老店、家庭式經營的街坊店,亦有人指新一代人營運的個性小店或Pop-Up Store,但無論小店意指是什麼也好,近年有不少小店透過自造空間發展出各種各樣的社區事情,為城市人帶來共同回憶,使每一個城市角落帶着成為公共場所的可能性。

「每個小店的落腳點反映店主對當區城市空間的獨特認知,和對社區形態擁有一定的觸覺及敏感度。建築師如在設計每個項目的初期,做基地分析,了解當地附近的生活方式,才能進行深入的總體規劃及建築設計。」建築設計公司AaaM Architects的Bob補充,探索小店和店主對社區的看法和小店運作模式,亦成為了解社區的一種方法。

舉辦「文化沙龍」未必有回報,甚至尤如「白做」,但有一班店主便爽快答允應約參與AaaM Architects的《小築。建店。》對談,造就一場料不到的超時、深入討論。

承接年度項目 《18則事》首部曲,AaaM Architects以《小築。建店。》回應在前展得到的回饋作為首部曲結幕活動,請來中西區Twins Kitchen的Josh、深水埗區MIDWAY的Pan和大埔區有嘢冷骨董店的Eddie和對應地區的建築師,AaaM Architects的樹仁、築青亭的Yannis、One Bite Design Studio的Alan,以「小店可能就是現今的社區會堂」作為潛台詞,通過建築師與店主的對談,同時安排各人以市民的身份,為他們熟悉的地區引入建築與社區環環相扣的觀察和想法。

Twins Kitchen的Common Ground,在老建築營造了一個鄰里咖啡店,帶來鄰里聚腳空間,為中西區守着一座唐樓。
混雜的深水埗為什麼會聯繫上東京、京都?Pan將會深水埗區引入一個分享有關旅行故事的平台Midway,分享對城市的觀察和感觸。
嘢冷骨董店剛「重生」,寄居於大埔區,進行個人的實驗外,還觀察城市空間變化。

與其說新派小店仕紳化舊社區,倒不如問有個性的小店,是否只能在「潮」區、「旺」區出現;它們又為什麼要走入社區,或為社區帶來了什麼?假設社區只能容納老店,是不是意味市民要跨區活動,才有另類的購物體驗?以上新派小店或其落腳地點不約而同為社區帶來讓鄰里喘息、聚腳的空間,成為街坊生活的一部份,「發揮着不局限在建築物內的公共建築意義或功能」AaaM Architects總結道。

由AaaM Archietcts策劃的《十八/建築/三部曲》,將會進入天深入探討地區性城規及建築問題,歡迎各社區的持份者加入討論。

有人認為建築師是離地,用不着參與公眾討論?AaaM Architects的3位則師不時撰文、策展和舉辦座談,以實踐AaaM設計及研究工作室成立的初衷——Architecture As An Medium,嘗試以建築為切入點,勾起公眾參與社會話題及當代生活討論。

Twins Kitchen x Common GroundMidway嘢冷骨董店店主與AaaM Architects及一眾建築師在《小築。建店。》的互動和想法將會在下回《18則事》深入呈現,詳情可留意AaaM Architects Facebook專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