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節.劇評來稿】掙扎求存實錄之《非洲少年流浪記》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棋棋

南非開普敦港口劇團於今年香港藝術節演出Jonny Steinberg的著作《非洲少年流浪記》。故事以成年阿薩述說自己二十年來因非洲大陸政局不穩作難民的艱苦成長及飄泊生活。

阿薩八歲時親聞目睹母親於索馬里內戰被殺,展開獨自討生活的日子。幼年阿薩做幫工乞討生活,與表親姐燕蒂相依為命。燕蒂一直夢想移民美國,憧憬美國的富裕安全,希望能遷移到美國有良好生活,最終她也得嘗所願移民美國。雖然今時今日我並不認同燕蒂的看法,不過,可能對非洲難民來說,美國已經是合符他們心目中的樂土了。

然後,少年阿薩學習做小商人,做點買賣小生意,跟不同種族的非洲人民作中介人賺取佣金。少年阿薩這種靈活變通的小聰明幫助他生存維生,這種醒目的頭腦讓人能夠在困難的生活當中覓得出路,也令我想起這種香港人的特質。

成年阿薩結婚生子,歷經四度邊境防線希望到後曼德拉時代的南非做生意掘金,卻因當地貧窮、排他問題、暴民暴力等等,其商店遭搶劫、店長遭謀殺,他頓時變得一無所有。這一幕令我感慨唏噓,一個人在艱苦的生活中努力謀生生存,卻可能因一次的政局動盪而變得家破人亡、一無所有。

最後,阿薩成功移民到美國,離開非洲展開新生活,為整個故事帶到盼望。

故事以肯尼亞、埃塞俄比亞、津巴布韋等音樂及舞蹈點綴整個戲劇,令觀者不時感受和欣賞非洲文化。而且,音樂和舞蹈使觀者能輕鬆地面對沉重的議題例如種族問題、隔離政策、排外主義、人口販賣、貧窮、割禮、女巫、暴力等等問題,否則整齣戲劇會變得非常沉重,難以嚥下。劇中有一幕講到女巫行邪術殺害平民,令我想起Arthur Miller的Crucibles,人在無知邪惡中釋放自己的罪惡,令罪性發揮到極致。這齣戲劇觀賞度極高,輕鬆淺白易明,令人簡單明白到非洲大陸人民所面對的悲慘現實狀況。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