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杜牧墓文革被毀 墓土用於畜圈、原址化作菜地

撰文:鄭子健
出版:更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至今仍廣為傳誦,但據內媒報道,杜牧在西安的墓地毀於文革時間,如今已變為一片菜地,墓土更早已用作為牲畜欄圈的裡鋪。

今年3月杜牧墓遺址仍是垃圾堆。(網上圖片)

內地《華商報》11月25日報道,當時由中國唐史學會和汾酒集團聯合主辦的「杜牧墓保護研討會」在西安舉辦,其間專家學者們拜訪杜牧墓遺址。雖然杜牧墓現已是低窪菜地,但主辦方仍在現場鋪上了紅地毯,掛上橫額,以示隆重。

報道指在西安市長安區大兆街道司馬村,村民口耳相傳村子西南角埋葬著唐代大詩人杜牧。 1999年出版的《長安縣誌》中也記載:「《咸寧縣誌.陵墓志》載:『杜牧墓,葬少陵原司馬村先塋,自為墓誌。』其墓建國(按:1949年中共建政)後尚存,在司馬村西南,高約7米,面積約1畝,墓頂有一大樹,60年代遭平毀。」

村民不時私自挖土蓋房

至於杜牧墓遭毀壞的原因,68歲的關村民山憶述,是在1967年至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下了數天陰雨,村民挖掉墓土以作為乾土,用於飼養室「墊圈」,亦即給牲畜欄圈鋪墊作裡鋪。

另外村民不時私自挖土蓋房,因此僅僅在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內,7米多高的墓土便被挖盡。直至如今,塚的中心只遺留下一個方坑。

今年3月內地《文化報》報道,當時杜牧墓更是「與垃圾、豬圈、糞便相伴長眠」。80多歲的村長關文戰便指隨著杜牧墓被平毀,成為傾倒垃圾的深坑,村裡40歲以下的村民已鮮有知道這一處古跡:「人造景觀現在到處都是,卻把真正的古跡毀掉了,也沒有人管理保護。」

專家:冀按史書修復墓塚

西安市於2012年公布文物普查結果,確定杜氏家族墓即位於長安區大兆街道司馬村以西。杜淹、杜如晦、杜濟、杜亞、杜佑、杜敳、杜牧等均祔葬司馬村祖塋。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徐衛民稱,希望按照史書記載將杜牧墓封土恢復起來,並建一個紀念館,陳列一些有關杜牧的史書記載。在清明節能夠開展祭祀杜牧的活動,讓世界各地杜氏家族有個尋根問祖的地方。

西安市長安區大兆街道司馬村

文物局:未能確認墓主是杜牧

可是長安區旅遊民族宗教文物局卻透露,長安區司馬村的墓是否是杜牧的墓尚不能確認,因此不能保護開發:「目前沒有考古勘探,雖然有文史資料足以證明,但在沒有發掘確鑿的墓誌以及相關文物之前,從嚴謹的態度來講,還不能肯定。」局方亦一般不會主動發掘地下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