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覺悟】子女為最大動力 八成吸毒母親成功戒毒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與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合作,自2015年9月起推行吸毒家長全人親職輔導、教育及支援計劃,成功協助超過八成有吸毒行為的母親戒毒,以及全部嬰幼兒能成功接種疫苗和接受健康院成長監察評估。
攝影:陳樂希

普遍母親成功戒毒  親職效能感獲提升

中大社工系就計劃進行成效評估後發現,多於四成半母親參加計劃後停止吸毒;又多於三成半母親沒有復吸。而大部分母親的親職效能能也顯著提升,例如她們認為自己對為人母親有更大的承擔,也更能協助子女健康地成長等。研究亦發現她們參加計劃後的親職壓力有所增加,中大社工系副教授陶兆銘解釋,家長在肩負照顧孩子的責任時會面對壓力和困難,但為人母親令她們體驗到不同方面的個人成長,使其變得更為成熟

兩位已戒毒母親約30歲的Carrie(左)和23歲的Ceci(中)勇敢地分享自己戒毒的經歷。

為女兒成功戒毒  感激得到完整家庭

計劃指,在成功戒毒的母親當中,幾乎所有母親均反映子女是她們戒毒的動力,子女相處更令她們感受到骨肉情和親職意義。

其中一名參與計劃、育有一名1歲半大女兒的母親Ceci (23歲)分享到,她自小在兒童之家成長,16歲開始濫用冰毒,多年來缺乏支持,遇到心靈脆弱孤獨時會以毒品逃避。22歲時她意外懷孕,一直渴望擁有完整家庭的她因而決心戒毒,學習面對自己及成為母親。成功戒毒後,她最想多謝自己的女兒:「我自細冇爸爸媽媽,多謝個囡畀咗個家我。」又感激丈夫沒有濫藥的習慣,是個「正常人」,令她有個完整正常的家。

另一名參與計劃的母親Carrie (約30歲),育有一名22個月女兒。來自單親家庭,父親是一位吸毒者,從小跟父親關係疏離。雖然她自小品學兼優,但20歲時遇人不淑走上父親吸毒之路。9年吸食K仔令她的身體健康受損至瀕死狀態,直至意外懷孕在醫院等候進行終止懷孕手術時,突然感受到小生命是天賜的禮物,終下定決心戒毒並嘗試學習成為母親。

(左起)基督教聯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 鄭慧芬女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陶兆銘博士、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路德會青彩中心單位主管 尹潔盈女士。

個案複雜程度增  望政府增撥資源

路德會青彩中心單位主管尹潔盈表示,過去三年計劃所接觸的個案愈趨複雜,總體個案中有四分一曾需就兒童福利事宜召開跨專業個案會議,甚至有母親未有產檢、「衝急症室」誕下嬰兒後被轉介到路德會青彩中心接受服務。尹認為此現象和隱蔽吸毒關係密切:「部分母親害怕被揭發曾經吸毒,因此逃避產檢。社工在接觸這些母親時,需要更多的耐性和特別的輔導技巧。」

現時計劃只涵蓋九龍東的吸毒婦女,尹希望將來計劃可延至全港,繼續及早提供協助,避免因母親吸毒對胎兒所造成的危害。另外,計劃團隊指現時本港缺乏吸毒行為的家長及其子女數據,認為未來必須進行全港性有吸毒行為的家庭之需求評估研究,以及這些兒童的身心健康評估研究,協助社福界改善現行服務。

《香港01》App,瀏覽更多親子資訊,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