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被子女情緒牽着走 用正念放下煩惱|Barbara媽媽

撰文:媽媽投稿
出版:更新:

在剛過去的Trouble 2 vs Wonderful 2 家長工作坊中,發現家長們都很用心學習並跟從很多正向方法,改變說話技巧,卻無法改善孩子經常哭鬧的情況。而其中我們很少察覺自己的情緒也在管教上也有莫大影響。
【編按:作者為Barbara媽媽】

Barbara媽媽(左)和兒子。

曾經有一段日子,每天總會有很多事情讓我感到煩躁不安,像兒子吃飯吃得慢、兩兄弟在家經常爭吵、就連老公無心的一句說話若我覺得不合心意,我的內心也會感到非常焦躁。雖說我明白自己的說話及情緒會影響兒子的成長及與家人的關係,也學過很多方法去處理兄弟的爭執,但每天面對忙碌的生活,加上育兒上管教的挑戰,控制不了便會發起脾氣來,控制得了內心也難以感到平靜,而且經常覺得很疲累。

於是我不斷找藉口帶兒子旅行又好,學習也好,我覺得每次離開香港一陣子,可以避開每日令我煩擾的瑣事,得到喘息的機會而找到平靜。起初確實因為忙著計劃行程、想著學習目標等等,我的心思被熱衷的東西佔據了而把煩瑣抛到九里之外,我以為我找到放鬆減壓的方法了。可是幾次過後,在外的時候明明平日的瑣事沒有了,兒子們也好像少了爭吵,但為什麼我的煩躁感、疲累感並沒有消失?為什麼起初熱衷的感覺也開始變淡,旅途中取而代之的是空虛的感覺?

直到有一次參加教師培訓的時候,老師引導我們討論我們關懷的是甚麼?我們每天就是由早到晚勞勞役役地為著家庭、孩子、工作、目標等等不斷付出,卻都感到不同程度的無力或疲累感。我們是否每日掏空了自己去為他人付出,卻很少關懷自己,與自己溝通、留意自己的需要?

然後老師帶領我們做一個蒙特梭利名為「安靜遊戲」的活動(這是一個老師會在課堂跟小朋友做的活動,讓小朋友高度專注及感受內在平靜;活動有不同的變化方法,我後來才知道當天我們做的就是靜觀)。

專注坐著真的很難,坐著起初會覺得很累,經常想轉換姿勢希望可把時間捱過去。慢慢腦袋不把焦點放在身體上,卻有很多不同的念頭閃出來,才發現原來想腦子停頓一刻,專注現狀是十分困難的。明明身體好好的坐在那裡,那些念頭的出現卻讓煩擾的感覺再次出現。同時我為著應否把自己拉回來感到有點困惑。

我開始發現原來惱內不斷湧現的正是我一直放不下的事情。明白要放下卻做不到,難怪內心經常出現爭鬥及責備自己的聲音。那刻老師讓我們不用拒絕這些想法,只輕輕地察看這些念頭。我開始明白它們也是我的一部分,我不用再強迫自己推開它們,去成為別人認為好的那樣。我開始能夠全然接受自己。完結後我雖然淚流滿面,心中卻第一次感到輕鬆無比,像是我第一次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回來後仍有情緒出現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我發現持續練習正念讓我經常跟自己的內在溝通,更能明白及關懷自己的需要,而且讓我能從豁然開朗的角度看事情。慢慢地心裡覺得很富足,我不再容易被兒子們的「曳」激怒,情緒出現減少了,與家人及兒子的關係和諧了很多。環境在變,心境沒變,走到那裡都一樣。環境沒變,心境轉變,仍樂得找到喜悅與平安。

Barbara Tsui (專頁: Let me grow Just like ME

蒙特梭利老師,Rainbow Tree Children Education創辦人。育有6及11歲兒子,由懷孕開始尋求過很多不同的教育方法,深明現代父母在育兒路上的難處及掙扎。深信尊重孩子、給予愛與自由,孩子會按照自己的步伐成長,並超越成人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