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溫習攻略】數學科不用長時間溫習 家長出題必要知的細節

撰文:李紫銘
出版:更新:

又到了接近考試的時間,在眾多核心科目中,數學相信是最多變數的一科,皆因並非「死背死做」就可以獲取高分!雖然媽媽未必擅長數學計算,但初小程度的數絕對游刃有餘,因此不少家長都會略盡綿力去幫小朋友溫數,但至於甚麼方法比較有效,現職小學老師,擁有30多年教學經驗的邵英傑老師有以下建議給大家。

看課例 確定清楚槪念

邵Sir建議可以建立看課例的習慣,溫習時可以找本相關內容的數學書(例如課本) ,請小朋友每天把每課例子先看一遍,在懂的例子旁加個星號,第二次看則重點在沒加星號的例子,多看兩三遍,看看是否明白及看懂,若已看懂,加番粒星號,若仍不明的,找個同學或長輩問問。

第二天,又再重覆上述動作,這個溫習方法的好處在於,小朋友容易入腦而且不用花太多時間,也讓小朋友從中訓練溫習次序,把未完全掌握的課題看通透,同時也是訓練他們的自學能力。

邵老師教室

溫習不用長時間 難題可畫圖解決

邵老師指出,如果家長想購買練習給小朋友,應選擇鞏固概念為主的,多做未必有用,反而會令小朋友反感。「臨急抱佛腳」在數學科是不太管用的,數學科溫習不用花太多時間,但要定時!為將來面對的相關課題打下結實的基礎,而最後一星期,可嘗試做摸擬試題,強化學生的信心。

小朋友面對較難的文字題時,可鼓勵小朋友畫圖幫助自己理解答題,例如有題目有25個橙,小朋友可能只需寫15然後畫個圓形代表即可,形式不重要,最重要是圖畫幫助他們理解。

家長出題指南

不少家長都會自己出題給小朋友,但要出得好,題目就要多元化,並且要由淺入深。以溫習減法為例,要有最基本的、要有借位減法的再來是要借十位減法等等,而且要做到課題間有關聯,例如先做加法、減法再加減混合。亦因此他並不推薦用坊間的手機APP程式作溫習之用,這些APP用作遊戲來說是可以的,但他們正正是太「隨機」,做不到由淺入深和與課題相關,小朋友玩熟後也應用不到成果出來。

家長亦可同時找幾本相關的課材,互相比較它們的課題題型,了解當中題型的變化和處理方法。自行估計或判斷有機會在考試出的,叫小朋友實際動手多做兩遍,鞏固運算和應對能力。

「表達」是數學重要一環

邵老師以自己角度分享,不少聰明的同學思路清晰,能一下子計算出答案,假如我留意到這位同學平時表現也是如此,對於他的「一步登天」是可以接受的。不過他強調數學不只是看結果,家長要教懂小朋友你所做的是要「表達」,你計算到答案,但要說服別人,你是如何得出這個答案的,所以步驟是有必要的。

邵老師寄語家長面對學習,無謂的壓力,會讓小朋友却步,輕鬆享受學習過程,小朋友反而可以走更遠的路。數學科是一個反轉了的金字塔,最下層的基礎能力有任何問題,都會做成金字塔的崩塌,緊鎖每個基礎能力,小朋友才可有實力攀得更高。

而邵老師亦非常有心,用課餘時間建立網頁「邵老師教室」。網站已收錄了94個video、109個Excel自動化生成工作紙、 11個小工具程式、2個開源項目及12個網上練習,合共已達228個資源,所有資源免費供家長自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