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信仰父母發現外傭姐姐教寶寶祈禱、灌輸宗教思想 應如何解決?

撰文:三聯書店
出版:更新:

這是每個人的核心觀念。價值觀在我們出生時已經成形,我們的基因本身便帶有父母的思維特質,形成自己先天的氣質,成為與生俱來的基本價值觀。隨着時間、學習、社會環境、政策、種族、宗教、道德標準、朋輩的影響下,價值觀也會進化,變得多元化。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匯聚,自然容易衍生衝突。(本文內容節錄自《解決爭議的藝術》。)

外傭姐姐Sally來陳家三年了,看着小寶從剛滿月的嬰兒長成現在的小男孩。陳先生和陳太對來自菲律賓的Sally十分尊重關心,Sally也用心照顧小寶,希望把他教育得善良有禮。看到小寶每頓飯吃得慢吞吞,又任性偏食,Sally便跟陳氏夫婦建議,希望教導小寶在吃飯前像她一樣祈禱,感恩上帝賜食,培養他珍惜食物的心態。陳先生陳太沒有宗教信仰,也不願兒子在還未有獨立思考能力時便被灌輸宗教思想,這時,他們和Sally便出現了價值觀的衝突。

陳氏夫婦雖然明白Sally的初衷是為了教育小寶,但祈禱的行為與他們的價值觀相違背。他們可以指責Sally教導不當,直接制止她;但也可以跟她商量,將帶有宗教意味的祈禱變成讓小寶在吃飯前對食物說謝謝,在尊重Sally的宗教信仰和良好意願的同時,也能教導小寶學習感恩。

除了宗教,另一個影響價值觀的因素還包括民族特質。中國人和外國人的民族特質便有明顯分別。中國人重視人情和關係,愛面子,跟人相處得來,感覺對方信得過,就可以只講「信」字,許下口頭承諾,就算沒有正式合約也無所謂,也不太在意條約細節。外國人多以目標為本,結果導向,尊重合約精神及白紙黑字的條文規定,對他們來說,經過協商,在公平公正的情況下達成協議最為重要。

【相關圖輯】懂裝修、自製工作清單……網民分享感恩遇上的好外傭(點圖放大瀏覽):

+5

【相關圖輯】外傭懶理限聚令 放假約幾十人上房開P 唔戴口罩勁歌熱舞(點圖放大瀏覽):

當出現商業糾紛,中國人好面子的心態,促使他們不願意打官司,反而將重點放在如何協調雙方關係上,如果關係處理得好,他們的態度也會軟化,事件最後如何處理,要付出或得到甚麼,都變得容易商量。外國人在意的卻是事情的結果,出現衝突後,如何根據合約條文,理據分明地爭取對自己有利的解決方案,其後也會考慮制定更清晰的條例,防範同類事件再發生。相比之下,他們對雙方長遠關係的關注相對較少。

民族特質使我們為人處事時出現不同的取態,若沒有意識到這些價值觀的差異,簡單粗暴地將中國人定性為「不守規矩」、外國人「冷漠無情」,便很容易因誤解而加劇爭議。

香港是一個東西薈萃的大都會,不同文化在此融合,我們更加要以包容的心和開放的態度面對各種價值觀的分歧,就算不認同他人的言論或行事作風,卻仍可以予以尊重。

【相關圖輯】好人好事|菲傭借糧買奶粉贈家鄉小孩 僱主得知義舉加碼捐錢(點圖放大瀏覽):

+2

價值觀、自我和性格往往會互相影響。有怎樣的價值觀,便會產生怎樣的性格,形成怎樣的自我,反之亦然。價值觀讓我們在遇上爭議時懂得分辨是非黑白,自我驅使我們維護自己的立場和需要,並因應性格衍生不同的維護行為,或平和理性,或強烈偏激。不過,正如社會包容各種各樣的價值觀一樣,是非黑白中間也有很多灰色地帶,辨別對錯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怎樣解決爭議。

過於追究對錯,只會令人走進死胡同,惟有將目光集中於解決問題上,爭議各方才有坐下來共同商議的空間。

《解決爭議的藝術》書本封面

書名:解決爭議的藝術

作者:Fanny Fung(馮詠敏)及Kenneth Chow(周林輝)為資深認可調解員、認可調解課程資深導師、認可調解員導師計劃名冊內之導師及認可調解課程考核員。Betty Chiu(趙熙妍)於傳媒、出版、教育行業工作多年,相信文字擁有撫慰心靈,改變人生的能力。

【本文獲「三聯書店」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