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推薦】防曬要點用?皮膚科醫生:不用日日塗 SPF30已足夠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美容界常說一年365日、不論晴天陰天都要做足防曬功夫,但有調查指防曬霜含過量雌激素,或影響大小朋友的身體,我們該怎樣防曬才足夠、安全?
皮膚科專科醫生盧景勳表示家長不需過分擔心,日常外出時,兒童其實並不需要塗防曬用品,而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時,使用SPF30的產品亦已足夠。

盧醫生指嬰幼兒並不需要特別塗防曬用品,以衣物或雨傘已足夠。(嬰幼兒防曬,istock)

防曬小知識

陽光可分為可見光及不可見光,不可見光即紫外線,又可分為UVA、UVB及UVC。UVA可令骨膠原流失及形成皺紋,UVB令皮膚色素加深。長期暴曬除了令皮膚變黑及老化,更有機會患上皮膚癌。而UVC已被香港上空完好無缺的臭氧層阻隔。
防曬產品上的SPF數值為實驗室數據,意指能阻擋UVB的程度,塗抹後皮膚會延遲多久才會曬傷。
而PA的+號則代表阻隔UVA的程度,但現時並無標準化的數據,故以+號的多寡來代表。

盧醫生表示,大人應先要弄清楚為甚麼要進行防曬,對成人來說陽光會造成損害,但對兒童來說卻是有益:「當皮膚在陽光下暴曬20分鐘後才會開始曬傷,而短時間的外出、上學並不會曬傷,故兒童在日常並不需要進行防曬,相反陽光有助製造維他命D,幫助成長。」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佈的指引,防曬產品不宜使用在未滿6個月以下的幼兒身上,盧醫生亦指惟有進行戶外活動如行山、游泳,才有需要使用防曬,否則愈早使用,只會增加形成敏感性皮膚的機會,弊多於利。

(嬰幼兒防曬,攝影:李欣愉)

防曬度數高卻不等於有用

走進個人護理店,防曬用品五花百門,現時普遍由SPF50開始,多至SPF150,PA+++亦是基本,但盧醫生指即使進行戶外活動,SPF30亦十分足夠:「其實SPF30已經能阻擋97%的紫外線,即使買SPF100也只是會增至98%至99%,而現時並未有實驗證明愈高的防曬系數便能100%阻隔紫外線。」

盧醫生又說與其買得高,不如用得好:「防曬用品的效果在塗抹約兩至三小時後便會減弱,需要補塗,故用足夠的份量,及每兩小時補一次才是重要,用SPF150其實意義不大。」他又指防曬系數愈高,質地便越濃稠,長期時間有可能造成毛阻塞。

防曬用品質地愈濃稠  對皮膚危險性愈低

物理性防曬:成份親和。質地較「杰身」,塗抹後顏色偏白。物理性成份會在皮膚表面形成屏障,把紫外線反射。
化學性防曬:有機會刺激皮膚、引致敏感。質地較稀薄、偏水性,容易塗抹且十分清爽。皮膚會先吸收化學性防曬後,再由防曬吸收紫外線,令其無法進入皮膚底層。

圖中右起第二為標榜純物理性的防曬用品,當其他防曬向下流,它仍「穩如泰山」。(嬰幼兒防曬,攝影:李欣愉)

由此可見,物理性成份比化學性成分更親和,但在使用上卻較困難。「從醫學上來看,當然是物理性成份較多會較好,但純物理性防曬非常濃稠,使用困難,亦會令皮膚非常難受,故市面上大部分防曬用品都已混合物理性及化學性成分,只是比例上有所不同。」

看看成份分表,數行亂碼似的英文讓人摸不着頭腦,盧醫生指市民不需要特別去釐清每一項成分:「現時大部分防曬用品所用的成分都尚算安全,一些有害、致癌的物質亦一早被禁用,例如防腐劑paraben。當然化學成分一定對皮膚或人體有影響,所以還是少用較好。」他建議如果家長想買物理性防曬,可留意成份中是否含有「zine oxide」,又或直接試用,如質地較濃稠、塗抹後顏色顯白的,便是較多物理性成分。「如家長擔心的,可先在耳背手背上作皮膚測試,又或以長袖衣物來阻擋陽光。」

皮膚科專科醫生盧景勳。(受訪者提供)

皮膚科專科醫生盧景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