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草間彌生視角感受藝術 作為與小朋友連繫的橋樑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三個多月前我和孩子們參觀了M+會館舉辦的「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的藝術展,上個週末我們又回到會館參與了由展覽延伸出來的家庭工作坊,讓小朋友可以更深入了解她圓點旅程背後的意義。
作者:親沚媽媽

相信很多父母都已經跟小朋友們參觀過是次展覽。這是草間彌生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舉行的最大回顧展,涵蓋繪畫、素描、雕塑、裝置及檔案資料等各種媒材。根據M+會館所提供的資料,是次回顧展是按時序及主題出發,由草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創作的繪畫至其最近期的沉浸式作品,圍繞「無限」、「積累」、「全面連結」、「生物宇宙」、「死亡」和「生命的力量」六個主題,全面地呈現她藝術生涯的各個發展階段。

我家的孩子和他們的朋友都被工作坊講師用「Cosmic Eye」這部2012年的短片來說明「點」(dots) 的概念所吸引。「Cosmic Eye」是由天體物理學家 Danail Obreschkow 開發,通過逐漸從一個名叫「Louise」的女性臉部放大和縮小,顯示了我們所知最大和最小的宇宙尺度。這個令人振奮的視頻成功地幫助孩子理解生命如何通過所有宏觀和微生物互動(從 DNA 內的微生物到太陽系和星系外最遠的星星)被連接在一起的「點」。孩子們也開始明白,我們在各種方面都是不同的,但卻在同一個星球上生活和共享資源,有很多相似之處。

以活動簡化世界大同概念

除了「宇宙之眼」的開拓性展示外,講師還巧妙地結合了一些活動,企圖傳達「我們在許多方面不同但也相似」的信息。其中一個最吸引我家孩子們的活動是讓大人與小孩一起運用藍印曬圖的方法和使用不同的自然材料,如不同種類的葉子和植物,創建自己的藝術作品。儘管所有葉子和枝條都屬於不同的綠色植物類別,但都是我們綠色星球的自然組成部分。這呼應了「我們在同一個世界中不同,但也有相似之處」的想法。另M+教學人員提到草間彌生童年時,喜愛沉浸在大花園裏尋找靈感,也鼓勵小朋友們跟她學習,從花草的結構和形態拼湊出獨特的畫作。

完成畫作後,孩子們被邀請寫下「希望的種子」,將「願望」放入青印藝術作品中,並邀請父母幫助「保護」孩子的夢想,並指導他們追求夢想。通過他們對夢想的真誠分享和父母的笑聲,我可以看到父母和孩子的聯繫,這就是為甚麼藝術被認為是一種治療和冥想,以安撫我們的心靈和關係的方法。

宜利用想像力參與藝術展覽

這個工作坊為孩子們提供了完美的方法來脈絡化藝術展覽。如果你尚未帶孩子參觀展覽,我建議你先讓小朋友充分利用想像力探索藝術展覽,鼓勵他們與顏色、圖案和文字互動,不須過多指導。當參觀激發了好奇心後,可以參加工作坊,進一步了解藝術家的背景知識,包括草間彌生的早期生活以及她的哲學生活觀點,這都令她創造了這種形式的藝術。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再與孩子們一起回到展覽。既然孩子們已經深入了解藝術家,他們會以完全不同的角度和感受看待藝術作品。我的大女兒在工作坊後的展覽中,用手機拍了一條短片。通過鏡頭,我知道她有了不少啟發,能以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藝術作品。

對於了解草間彌生傳記的人,應該了解她童年時期的創傷,以及她的強迫性重複作畫,如何反映出一種結合冥想及藝術治療的形式。

但是,讓我敬畏草間彌生的是,即使在晚年繼續接受心理治療的同時,她還堅持通過她的藝術作品去散播愛的信息。事實上,藝術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解藥。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藝術反思:創傷經歷過的社會、政治和歷史聯繫可以轉變為真正的長期互動。這種互動不是沉溺於社會、政治和歷史的差異,而是在共享知識、資源和滿足感中。藝術就是激發這一切的因素。

當我第一次帶著孩子們參觀展覽時,那滿是麻煩、變化,每天的頭條新聞都是戰爭災難……但當我從她的名作中的每一個點,特別是她想傳達的信息:「將我的全部心獻給你,我已經生存到今天希望在我生命的末日留下美麗的足跡,我每天祈禱我的願望能夠實現,這是我對你的愛的訊息」,就是這樣,這個展覽已經成為我那一個特別沉鬱的一天和生活中的解藥。

相信每個人的感受都不會一樣,邀請你帶著孩子去欣賞、想像、漫遊和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