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華發動「最後攻勢」 為何北京選擇「以柔制剛」

撰文:孫瀾
出版:更新:

從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新鐵幕演說」,到美國海空力量逼近中國的距離越來越近,乃至美國衛生部長赴台會見台灣總統蔡英文……面對特朗普(Trump Donald)政府在美國大選前的凌厲攻勢,北京的反應相對平靜,並沒有給人以針鋒相對式的激烈反擊,而是試圖「以柔制剛」,來管控中美緊張的關係。

8月5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接受中國官媒新華社的專訪,針對蓬佩奧發表「新鐵幕演說」,企圖將中美拉入「新冷戰」等話題進行正式回應,並就中國如何應對未來中美關係作出表態。《多維新聞》分析指,從王毅的專訪內容來看,幾乎沒有激烈措辭,保持了最基本的理性和剋制,「從中也很難看到敵對國家的硝煙味」。

北京對中美緊張關係的管控,還體現在中國在美國關停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以及美國製裁11名香港官員的應對上,中國的做法是,保持克制,低調跟進,對等制裁,呈現防守的姿態,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激化。作為美國關停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的回應,北京關停了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針對美國8月7日宣布制裁與香港有關的11名官員一事,北京對等反制宣布制裁11名涉港美國官員。

沒有作出激烈的反應,這並非是北京的軟弱或者作出妥協,某種程度是隱忍,是應對策略上所作的調整——北京以更為柔軟的姿態,「打太極拳」的方式,來化解特朗普政府在美國大選前針對中國的攻勢。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可謂「無招勝有招」。

首先,如此應對可以讓美國「重拳打在棉花上」,無處着力。無論是美國強硬鷹派蓬佩奧的激進言論,還是打破慣例的美國衛生部長台灣之行,抑或是美國海空軍事力量在南海的咄咄相逼,如果北京針鋒相對的回應,甚至歇斯底里式的進行激烈反擊,無疑就陷入美國的節奏,正中美國極端鷹派的下懷。

比如,王毅時隔兩週之後以訪談的方式,柔中帶剛式的回應,讓蓬佩奧「新鐵幕演說」的進攻消解於無形。如果王毅在蓬佩奧講話之後就針鋒相對進行反擊,中美之間的口水戰只會愈演愈烈。

王毅的對美喊話,是北京方面就中美關係基本立場和態度進行的全方位的闡述,可以看作是中美關係進入新冷戰時代北京對華盛頓發出的《吿美國書》。其意就是在明確底線與核心利益的前提下,避免對抗,拒絕脱鈎,保持合作,放棄零和,通過對話而非對抗性動作,來處理中美關係。這是北京對美國拋出的「橄欖枝」,管控中美緊張的關係的意圖明顯。

「今天的中國並不是當年的蘇聯,我們更無意去做第二個美國。」王毅的言外之意是,中國不會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也不會跟美國進入意識形態對抗的冷戰模式。王毅類似的表述還有,中國「無意同任何國家進行制度競爭,無意同任何國家搞意識形態對抗」。這表明,北京不會跟着美國的節奏起舞,來一場意識形態對抗的新冷戰。

其次,北京顯然不希望為特朗普大選「造勢」。在當前美國政界反華情緒濃厚的背景下,北京自然不會進一步挑起事端,為特朗普再次衝擊總統之位助攻。過去三十年來,渲染「中國威脅論」是美國大選中反覆上演的戲碼,今年尤甚於往年。特朗普與其最大競爭對手拜登(Joe Biden),今年4月份就通過競選廣吿,隔空進行了一場關於中國的交鋒。

特朗普(右)和拜登的競選團隊均表示,中國正在支持對方。(美聯社)

特朗普和拜登競選團隊均表示,中國正在支持對方。特朗普通過競選廣吿,抨擊代表民主黨出戰大選的美國前副總統拜登,稱他為「北京拜登」、「替中國站台」。拜登競選陣營隨即還以顏色,發表近2分鐘長、標題為「準備不足」的廣吿,批評特朗普應對疫情不力、過於信賴北京,指其在1、2月至少15次稱讚中國政府的疫情應對。

諸多迹象顯示,北京當局已有心理準備,面對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前更多的風暴。在美國大選之前,北京必然會避免成為特朗普「助選工具」。路透社報道,雖然一些中國政府及軍方鷹派人士認為,如果讓特朗普連任再當4年,將是加速中國崛起的機會。但據六名中國官員和與中國領導層有關係的人士說,除了對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及其對關税的偏好感到憤怒,以及對華盛頓在多方面的敵意保持警惕外,人們也越來越擔心兩國可能出現更激烈的對抗。

然而,這並不是說中國就幻想拜登勝選就能夠扭轉華府對中國的看法。事實上,北京對兩國關係恢復到昔日美好時光已不抱幻想,「但新總統上台至少會提供一個重新設定兩國關係的機會。」路透社援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官員稱:「畢竟,再沒有比現在的關係更加糟糕的了」。

2019年6月29日,習近平(右)和特朗普在G20大阪峰會期間會晤,中美兩國元首之後再未有過會面。(Reuters)

觀察人士指出,在美國大選前的未來幾個月,北京整體做法大概率會繼續採用上述的方式,設法管理與美國的緊張關係,並只會在必要時進行有限度的報復,以應對特朗普政府的「最後攻勢」。一如王毅所說:「以冷靜理智面對美國的衝動和焦躁」。

在美國衛生部長阿扎(Alex Azar)訪問台灣問題上,北京的應對也是如此。阿扎是繼2014年時任美國環保署署長麥卡錫(Gina McCarthy)訪台後,首位造訪台灣的美國內閣部長級官員。即便如此,也並未在大陸朝野掀起太大的風浪,大陸外交部以及負責台灣事務的國台辦,也僅僅是例行公事的進行回應。

此外,進入7月以來,美國軍事力量頻頻現身南海,繼7月初與7月中的雙航母南海軍演後,近期美國海空同時派出多架次偵察機、反潛機靠近廣東沿岸,最近的時候大約為52海里(約96公里)。中國方面則以軍事演習進行回應,但兩軍並沒有發生摩擦,局勢依然在有限升級和可控範圍之內。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