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夫妻受病痛折磨不願獨留人世 約定同時安樂死牽手完結人生

撰文:石欣桐
出版:更新:

古語有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加拿大有對夫妻當年因家人安排的一場相親認識了對方,而且對對方一見鐘情,相識了6日便閃婚,二人相愛了足足73年。到雙方年紀老邁時,大家都被病痛折磨,他們也深知自己離死亡越來越近,但若另一方去世,自己也不願獨留在世上,所以他們彼此決定了安樂死,兩人更在臨終前舉辦了最後一次聚會,相約親朋好友聚首一堂,吃頓最後的晚餐。

加拿大夫妻相識6天閃婚相愛73年

在上世紀,盲婚啞嫁、家人安排相親是極之普遍的事,當時為海軍中尉的 George Brickenden 與正在空軍部隊服役的 Shirley Brickenden,家人為他們兩人安排了一場相親。兩人本來對相親這回事表示十分抗拒,但當 Shirley 看到 George 的照片時就一見傾心,被他的英俊外表深深吸引住,所以決定嘗試與對方見個面。

加拿大有對夫妻當年因家人安排的一場相親認識了對方,而且對對方一見鐘情,相識了6日便閃婚。(CBC)

相親當日兩人初次正式會面,向來不喜歡相親的 George 也因難以拒絕家人的請求被逼出席,怎料在看到 Shirley 時也同樣地被她的氣質與美貌所吸引, Shirley 太美了!我感覺就像在童話裡一樣」。很多人都認為一見鐘情感覺是電影、電視中才會出現的夢幻情節,George 與 Shirley 在跟對方相遇前也並不相信這回事,但經過這一天,他們也不得不相信了!

這天之後,George 隨即向 Shirley 展開追求,相識6日後,George 更準備了鮮花和戒指打算向她求婚,Shirley 也答應了!有很多人都不贊同他們閃婚的決定,認為他們只是一時衝動,對彼此還未有充分的了解,所以並不看好這段婚姻,而這對戀人就用行動證明了這段真摯的愛情!

兩人婚後生活相當甜蜜,育有了4個孩子,相愛了足足73年。每逢結婚週年紀念日,George 都必定會為 Shirley 送上鮮花或禮物,每年 George 的生日,Shirley 也會奉上親手製作的蛋糕,每年也如是,風雨不改,兩人的恩愛甜蜜實在是羡煞旁人!

加拿大夫妻相識6天閃婚相愛73年。(CBC)

受病痛折磨不願獨留人世 約定同時安樂死牽手完結人生

可惜,怎樣恩愛的戀人也避不免要經歷生離死別的時候,隨著年齡的增長,Shirley 開始被病痛所折磨,她的類風濕關節炎日漸嚴重,雙手腫脹得連穿衣服、用刀叉進食都沒辦法自己處理,即使如此,George 依然對太太不離不棄,在日常生活中無微不至地照顧她。

到2016年,Shirley 突然心臟病發被送入醫院,經醫生幾次搶救後才有幸保命,在妻子被搶救時,George 一直在手術室門外守候,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祈禱:「我求求你不要走,不要留下我一個人,我真想代替你承受所有痛苦」。或許是 George 的禱告感動了上天,Shirley 最後也幸好可以大步檻過。

太太被類風濕關節炎所折磨,George依然對太太不離不棄,在日常生活中無微不至地照顧她。(CBC)

Shirley 醒來後跟 George 指出在夢中見到有人拉著她的身體一直向湖底沉下去,但當想到了 George,憶起置未跟他散步、看夕陽,就跟那個人說「我不會丟下 George 一個人走的」,憑著這份意志令 Shirley 終於醒過來,經過休息及治療後,Shirley 的身體開始好轉起來。

但不幸地,當 Shirley 病情好轉起來時,又輪到 George 的身體出現問題,George 的心臟變得越來越不穩定,更患上了病毒性流感,兩人的病情開始惡化,意識到死亡離他們越來越近。面對反反覆覆的病情,他們不知如何是好,他們並不是害怕死亡,而是無法想像沒有對方的世界會是怎樣,當另一半離開人世,唯留在人間的一人也不會想獨活了!有一天,George 就問 Shirley 「如果可以,你願意和我一起離開嗎?」Shirley 聽到這句話並沒有感到意外,因為她也有同樣的想法。

George:「如果可以,你願意和我一起離開嗎?」(CBC)

於2016年,加拿大通過了《醫生協助死亡合法化》,意思是讓身患絕症或因病導致身陷沒法減輕的痛苦的加拿大公民合法地安樂死,經過醫生的評估後,證實兩人符合安樂死的標準,子女們也忍痛接受父母的決定。

為了在生命盡頭的一刻畫上完美句號,兩人在家中安排了一場最後的晚餐,他們邀請了所有家人好友聚首一堂一起共進晚餐,兩人穿上了西裝與晚禮服,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迎接生命的最後一刻。吃過晚餐後,兩人手牽著手一起走進房間,深情地看著孩子們,留下了最後一句話:「我們愛你們」,房間播著兩人第一次在餐廳見面時播放的歌曲,緊握著對方的手,深情對望著走完人生最後的路。

為了在生命盡頭的一刻畫上完美句號,兩人在家中安排了一場最後的晚餐,他們邀請了所有家人好友聚首一堂一起共進晚餐。(James Brickenden@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