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孟晚舟案未解決 中國為何「解禁」加拿大豬肉?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被捕事件後,中方以食品安全問題為由,陸續停止進口加拿大農產品,包括芥花籽產品和豬肉,重創當地產業。如此種種,外界視之為北京動用「市場武器化」手段,推行「限加令」以強勢反制。
加拿大除了多次抗議,以及獲得西方陣營口頭上道義支持,基本上是完全束手無策。

非洲豬瘟形勢比人強?

單講孟晚舟案,最直白是「解鈴還需繫鈴人」,美國一日不肯撤回引渡申請,渥太華一日也不能拔走中加關係這根刺,畢竟杜魯多政府現階段沒可能公然介入,為時可達十年的引渡官司還是要打下去。

中方認為加拿大「背信棄義」,—心只為討好美國,那麼為何現時會「網開一面」呢?

按外交部講法,加拿大在食安領域「有錯就改」,目前已堵塞輸華肉產品衛生證書簽發系統的明顯漏洞。正如官方從未承認「限加令」的存在,食安問題當然不帶政治色彩,純粹是個食安問題,改正了就好。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資料圖片)

加拿大似乎有不同的看法。前駐華大使趙樸(Guy Saint-Jacques)就此稱:「中國已經耗盡了自己的豬肉儲備。他們從巴西及歐洲能買的都買了,但(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較他們預期的嚴重。」他指中國的豬肉價格至少上漲了70%,在部份地區上漲幅度可能更高。

北京有許多供應選擇

中國有豬肉供應麻煩,所以要放寬「限加令」以濟燃眉之急。要填補供應缺口,就要找主要供應國,這種講法合乎常理,不過在加拿大以外,還有德國、西班牙、丹麥、荷蘭等等。實則北京有許多選擇在手,加拿大僅是其中一個選擇,況且中國各地有財力補貼消費者,多或少一個供應國大概分別不大。

🔻點擊圖輯了解孟晚舟被捕風波🔻

中國有能力應付突發市場供應危機,也有空間承受多一些麻煩,要對加拿大「網開一面」也不一定要挑這個關係繃緊的時刻。

要理解箇中操作,或者要先從「限加令」的性質著手,明白到這不單純是表達「中國不高興」。就孟晚舟案,北京下重手的對象是加拿大,「始作俑者」美國反似是置身事外,如此差別對待顯然是殺雞儆猴,警告其他國家不要貿然「選邊站」,同時反映一旦陷入對華衝突,華府不一定會提供援助。

中國是世界最大豬肉生產商,但因為爆發非洲豬瘟而要轉向全球供應商應付需求。(視覺中國)

中加關係取決於中美關係

孟晚舟案至今已近一年,案件在冗長司法程序中早已不是傳媒焦點,中方要表達的政治訊息亦已非常清晰,故此適時有進退調整不足為奇。根據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調查,僅有29%受訪者對中國持正面看法,那麼北京不妨趁加拿大政府大選換屆,與這個工農業大國稍為修補關係。

最為要者,北京的對手從來不是加拿大,而是加拿大背後的美國。

時值加拿大豬肉獲放行來華,中美也即將簽署「首階段協議」,此前北京已開始從美國這個世界第一豬肉出口國,分批進口豬肉,預料協議內容也會包括大額豬肉訂單。由此可推測,自從加拿大跳進這淌渾水,中加關係好壞與否,某程度上取決於中美關係轉折,故此兩強對峙緩和,加國自可相應改善對華關係。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