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上必學原則 建立家庭財政安全網 守護家人未來

撰文:謝德勤
出版:更新:

步入50歲,正值人生的壯年,或需要兼顧多種家庭責任,卻容易忽略為自己的退休生活籌劃。大部分子女會支付家用幫補日常開支,減輕父母的負擔,但現今「養兒防老」的概念已過時,更多父母眼見年輕一代負擔重,不指望子女於晚年提供經濟支援。所以50歲或以上人士須尋求自救方法,方可安享無憂的退休生活。

↓↓↓↓↓立即參加↓↓↓↓↓

年過50您會點規劃人生下半場?
簡易問答賺1,388「01積分」,300個名額先到先得!
*活動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按此

養兒不防老 七成人擬推遲退休年齡

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下降是近年香港乃至全球趨勢,許多年輕父母上有「四大長老」供養,下有子女撫育,加上樓價高踞不下,往往須承擔巨額應付生活開支。許多銀髮族已不再依賴「養兒防老」,反而協助子女「上車」。

隨着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顯著,年輕一代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壓力。(龔嘉盛攝)

↓↓↓↓↓立即參加↓↓↓↓↓

年過50您會點規劃人生下半場?
簡易問答賺1,388「01積分」,300個名額先到先得!

*活動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按此

據英國財富管理集團 St. James’s Place Asia(SJP)調查報告提及,夾心階層面對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雖然有近7成受訪港人認為有責任無條件供養父母,惟逾半受訪者認為父母太早退休,供養父母會妨礙他們的財政成就,更有69%受訪者表示不希望供養父母。所以,無論未來是否有家人或子女照顧,銀髮族都應該積極規劃晚年生活。

由於醫療成本不斷上漲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壓力,50歲或以上人士須檢視財務規劃。(歐嘉樂攝)

壽命延長患病風險增 須檢視財務規劃

然而,港人以長壽見稱,隨著壽命的延長,各種疾病也隨之而來。中大醫學院與中大健康公平研究所的研究顯示,2007年至2020年間,65歲以上男性和女性在離世前維持殘疾的時間增加至25.8%,預期65歲以後的壽命比例上升至33.7%。這反映出雖然香港人長壽,但長者在離世前經歷殘疾的時間大幅增加。

↓↓↓↓↓立即參加↓↓↓↓↓

年過50您會點規劃人生下半場?
簡易問答賺1,388「01積分」,300個名額先到先得!
*活動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按此

在健康理財規劃中,50歲或以上人士不僅要預期壽命延長,還需考慮到離世前可能會有較長時間維持殘疾的風險。由於醫療成本不斷上漲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壓力,再加上精神健康問題日趨普遍,他們需要緊急檢視財務規劃,以減輕家人的未來負擔。

報告反映出雖然香港人長壽,但長者在離世前經歷殘疾的時間大幅增加。(資料圖片)

銀髮族理財規劃 建立家庭財政安全網 必學三大原則

50歲出頭的身體慢慢退化,健康也隨時亮起紅燈,隨時需要應付高額的醫療開支,在財政上亦要面對收入下滑甚至中斷、以及通貨膨脹等考驗。在這種情況下,銀髮族的財務配置必須「長線規劃」、「控制風險」以及「靈活安排」三大原則,為自己創造輕鬆自在的退休生活,享受豐富的第二人生。

銀髮族須定期檢視和調整自己的長期財務規劃,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生活和經濟環境,包括退休金、醫療保險和長期護理等。50歲或以上人士應與專業財務顧問合作,了解市場趨勢和新的財務產品,做出更明智的決策,確保在退休後擁有無憂無慮的生活,同時減輕子女的負擔,真正實現自助者天助之。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銀髮族希望資產配置應更加保守,讓原有資產得以持續增值同時,應避免參與高風險投資。他們可以將資金分配到穩定的投資項目,讓資產不會遭到通脹蠶食,進行一些能夠抵銷通脹的投資,如債券、定期存款及保險產品。

50歲以上人士須提早為家人做好妥善的財務安排,通過投保合適的人壽保險,在身故後為家人或受供養人提供一次性或定期賠償,保障您家人的生活,包括支付房貸、補貼失去的收入,或支付子女的教育費。部分人壽保險還提供保證現金價值,繳費期滿可靈活運用資金,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守護家庭,保障家人未來。

↓↓↓↓↓立即參加↓↓↓↓↓

年過50您會點規劃人生下半場?
簡易問答賺1,388「01積分」,300個名額先到先得!
*活動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