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易成電騙目標 滙豐助企業識破行騙新招
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日益成熟,詐騙集團手法變得幾可亂真,不少中小企業亦淪為騙徒的最新目標。滙豐在公眾教育活動上指出,有中小企在日常的商業電郵活動中誤墮騙局,錯將訂貨金額轉至騙徒戶口。滙豐香港工商金融常務總監兼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呼籲企業提高警覺,提升安全意識及加強保安措施,提防最新的商業詐騙手法。
滙豐早前舉辦「中小企客戶防騙工作坊」,聯同香港初創公司Preface在位於銅鑼灣的咖啡店舉行了首場中小企客戶工作坊。活動主題聚焦人工智能與數碼詐騙,吸引了多間商會代表到場參加,包括香港中華總商會、香港工業總會、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以及全港各區工商聯,而滙豐防範欺詐部門及香港警務處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代表亦受邀出席,向參加者分享最新型的詐騙手法以及不同詐騙集團的案例,以實例解構諞案以加强中小企業代表們的防騙知識。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常務總監兼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表示,隨著科技迅速發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愈趨成熟,騙徒手法亦因此變得更幾可亂真,為企業防範詐騙帶來不少挑戰。作為香港中小企業的重要夥伴,滙豐不僅致力於通過多元化金融服務支持企業發展,同時積極協助客戶掌握最新的防詐知識與資訊,保障財務安全。
活動上,滙豐歸納出中小企業最常遇到的行騙方式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投資騙局,詐騙集團宣稱有高回報的投資工具,誘騙企業客戶進行投資。第二類則為電郵黑客,而且詐騙形式更層出不窮。有別於騙徒以往直接假冒一間商業公司,以電郵要求企業轉錢,現時的「新玩法」更為複雜和捉心理。該行期望透過實際的個案分享,避免企業遭到行騙。
黑客攻中小企 發假收款電郵
滙豐分享中小企遇到的真實行騙個案,例如黑客會入侵企業A的互聯網系統,暗中觀察其日常如何與其他商戶在電郵中溝通,如訂單類型以及每月哪些日子付款結帳等資料。然後黑客會在付款結帳的日子前夕,假扮企業A的會計人員,發出一封假冒電郵,訛稱更改銀行戶口等籍口,要求企業B將金額轉至另一個銀行戶口。滙豐解釋指:「電郵地址是正確的,不過收款銀行帳戶卻是騙徒的,令到中小企業稍一不慎就會中招。」
要避免「中計」,滙豐提醒企業會計部員工,當商業夥伴突然要求轉換支款帳戶,或是提出一些「緊急的」支付要求時,要提高警覺,做多一步,例如利用電郵以外的方式,直接聯繫對方公司負責人確認交易;避免單憑電郵往來核實資料,因為騙徒多數會繼續用電郵,甚至是網上視像會議等方式進行行騙。
擴大「可疑賬號警示」範圍至商業數碼銀行渠道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常務總監兼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指:「現時的詐騙集團手法花樣百出,我們會積極加強針對中小企的防騙教育工作及支援,並繼續提升商業銀行服務的保安措施。」
在去年12月,滙豐擴大「可疑賬號警示」的覆蓋範圍,納入客戶經商業數碼銀行渠道進行的交易,至今逾一個月經商務網上理財發出近100個警示,提醒企業及時識別和停止潛在的高風險交易。
(資料及相片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