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2020|從美股到美元地位 四大經濟預測不能忽視

撰文:童木
出版:更新:

拋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因素,美國的大選將為美國經濟帶來怎樣的「衝擊」也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中國媒體《澎湃新聞》發表中國建設銀行金融市場部張濤、路思遠的文章《美國「大選日」前對美國經濟金融的4個預測》指出,美國大選本身畢竟是階段性的具體事件,因而其對美國經濟運行和金融市場的影響效力始終是短期的,但從近期市場波動釋放出的信號來看,尤其是疫情影響的長期化和複雜化,顯示美國經濟運行和金融市場可能正在發生一些趨勢性變化,而且這些趨勢很難因為大選事件的短期衝擊而逆轉。

一、本次衰退後,美國經濟的修復將十分漫長。

10月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美國經濟增速由2020年的-4.3%反彈至2021年3.1%,但諸如航空、餐飲等行業修復漫長、潛在企業破產潮只是被短期政策所掩蓋、永久性失業人數還在上升、外界對美國政府債務危機以及美元地位質疑時有發生等問題的緩解均非朝夕能夠完成的,在勞動生產率不能出現大幅躍升之前,美國經濟產出缺口的修復一定是十分漫長。

二、美元地位難撼,避險屬性還將增強。

目前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在60%以上、全球外匯交易的近90%是基於美元的交易、全球跨境支付43%是美元、新興市場地區和國家的外債74%是美元、全球進口和出口貿易結算中美元依然佔比在50%左右,另外全球貿易結算、金融交易等基礎設施也基本圍繞美元體系建設和維護的。因此,美元地位是難以撼動的,市場對美元地位的質疑更多是市場情緒的反映。

三、美債難以擺脫低利率環境。

從美國中期利率與經濟增速的率差情況來看,利率低於經濟增速已經越來越成為美國政府債務得以維繫的重要條件,而本次疫情則是讓美聯邦政府債務佔GDP比重大幅超過100%,相應美國政府債務雪球的滾動對於利率的敏感性大幅提升,但就此點而言,美國政府債務本身就需要美聯儲提高對潛在通脹的容忍度。 因此,美債長期處於低利率環境,既是經濟運行的結果,更是政策訴求的體現。

四、美股下調風險並未解除,且還在積累。

一旦美國疫情因經濟復工再次超預期蔓延,加之經濟修復進程的緩慢,勢必會對市場預期產生外溢性衝擊。其次,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空間已經在短期內快速消耗,指望政策還能夠在短期內繼續實施大規模幹預,則面臨巨大的政治博弈的考驗,而即便是本次大選後美國政壇重返「藍潮」(民主黨完全掌控白宮、參眾兩院),兩黨政治博弈得到弱化,相應華爾街則需要針對「藍潮」進行結構性調整。第三,暫時被紓困政策掩蓋的美國企業信用斷裂風險,遲早會顯露出來,這些因素均對美股才構成了下調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