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爆債務違約潮 經濟學家指並非壞事 當局應對「已有一手」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近期中國內地接連有企業出現債務違約,其中中國晶片巨頭清華紫光集團近日陷入債務危機,有13億元(人民幣,下同)債務即將到期;華晨中國(01114)母公司華晨汽車集團最近亦有部分到期債務未能清償本金,遭降評級至CCC的垃圾級別。

部分企業相繼爆發債務危機,根據Wind數據統計,上星期延遲或發行失敗的債券規模達到190億元,按月飆升1.8倍。截至11月16日,本月已經取消發行價值321億元的債券。有經濟學家認為,日後國企會出現更多債務違約,但只要監管部門處理好風險控制,相信個別違約有利整體信用市場發展。

紫光集團面臨債務到期違約風險。(網上圖片)

最近紫光集團、華晨汽車、永城煤電分別傳出債務違約的危機,令市場再掀起對內地企業債的憂慮。

其中,被視為是中國實現「中國芯」的重要企業之一的紫光集團,早前宣布因流動資金緊張,未能籌集到期償付資金贖回「17紫光PPN005」,債券發行規模13億元,票面利率為5.60%,於上周日(15日)到期。紫光集團表示,會配合主承銷商盡快召開持有人會議,參與商討後續救濟措施。

事實上,這家擁有清華大學背景支持的紫光集團,其信用評級早已遭評級公司中誠信國際下調,被列入降級觀察。另外,紫光集團及其子公司的境內外未償還債券價值高達70億美元,折合相當於542.5億港元,其中12月到期的涉及34.8億元。

華晨中國(01114)母公司華晨汽車集團,於10月下旬已經出現債務違約。(官方網頁)

永城煤電債務違約 煤企急取消發債

除了紫光之外,作為遼寧省國資委的重點國企華晨集團,在10月下旬已經出現債務違約。發行規模達10億元、票面利率為5.3%的「17華汽05」,在10月23日前仍未能按期兌付。其後,華晨集團周一(16日)發公告,指公司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金額達1.44億元。

另外,大型國有煤企永城煤電發行的10億元、為期270天的超短融債券「20永煤SCP003」,亦因為流動資金緊張,無法按期足額償付本息,構成實質性違約。中誠信國際將永城煤電及其控股股東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的主體信用評級,均由AAA下調至BB,雙雙列入可能降級的觀察名單。可幸的是,永城煤電經過與「20永煤SCP003」持有者溝通後,有望談妥展期事宜,避免觸發交叉違約。

自永城煤電出現首筆債券違約後,累計有逾30隻債券取消發行,涉及271億元的債務規模。(資料圖片)

據彭博數據,上周境內市場上取消發行的煤炭企業債券規模達25.6億元,創2018年8月來的新高。而惠譽亦指出,自永城煤電出現首筆債券違約後,累計有逾30隻債券取消發行,涉及271億元的債務規模,行業包括煤炭、化工,相信短期相關行業亦要面臨取消發債的問題。

ING彭藹嬈:日後有更多債務違約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彭藹嬈指,內地的債務問題是多年以來積聚而成,部分國企過去過度發展、低效經營,「賺錢差、用錢差」,導致目前有債務違約的問題。她明言,今天的國企違約只是延續去槓桿的一個開端,未來會有更多債務違約個案出現。

彭藹嬈稱,中國十四五規劃強調新能源發展,國內更加注視ESG的規管,變相令原本高污染的傳統能源行業,有必要花費更多資金去減排,令資金壓力提高。

楊宇霆認為,只要管理好債務風險,個別的違約問題有利國內發展信用市場。(資料圖片)

楊宇霆:債務違約並非單純壞事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則認為,內地債務違約並非一件壞事,近年監管部門處理這些債務違約問題「已有一手」,只要管理好風險,防止出現系統性金融危機,債務違約更加能夠讓中國的信用市場更健康發展。

他補充指,當債務出現違約風險,評級機構可以更確實地釐定信用評級,令整個評級制度更加科學化,有利國內發展信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