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350蚊溝到200蚊 典型錯失恐懼累事 散戶自救有法|林子傑

撰文:林子傑
出版:更新: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筆者有機會跟不少專業投資者和民間的投資高手在不同領域合作過。依我觀察,區分一般散戶投資者和投資高手的通常是以下兩個要素。

散戶常犯錯失恐懼症

一般散戶投資者在沒有明確的投資策略下,經常受到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 ) 的困擾。

有些經驗的散戶因為害怕被通脹蠶食購買力,大多數在牛市和熊市中都保持全額或定額的投資,所以當市場逆轉時很容易就把牛市的盈利都還給市場。尤其是在這幾年的港股中,他們的成績多都是打個平手,浪費了市場給予投資者的很多機會。

更差的情況則是,這些投資者會在最糟糕的時間進入市場,因為媒體一般都只會報道最熱門的投資策略,比如熱門的IPO、生物科技、電動汽車還或是加密貨幣等等。

快手愈跌愈溝 變重倉股

筆者有位朋友投資快手(1024)的情況就是個很典型的FOMO案例。相信大家還記得,快手在今年初市場最熱時IPO招股,朋友認購新股失敗,股價在IPO初期已經躍升過了400港元,朋友害怕股價會調整因此一直沒有入場,但對快手這股票一直念念不忘。2月底當股價第一次大幅調整至 350 港元時第一次買入,他很高興有機會在他認為合理的價格建倉。當股價跌到 320 港元、290 港元、250 港元、200港元時,他繼續分段增持倉位,到目前已是其投資組合中最重倉的持股之一,他現時十分懊惱。

快手(1024)連跌九日,累跌超過三成,上周五(9日)一度跌超過7%,低見148.4元,收市報152.8元,當日跌幅達4.5%。

在沒有明確的投資策略下,他不知道應該何時出售他的持倉,在沒有了解這公司的基礎和市場氣氛的轉變下,他堅信快手現在價格低微,很快就會出現厲害的反彈,所以在每一次股價下試低位時他都會再次增持,而把所有預設的風險管理策略都拋諸腦後,也帶來不少精神壓力,所以計劃持倉長短是清晰投資策略其中一部份。

投資高手因時制宜

因為擁有清晰的投資策略,投資高手則根據不同的市場情況調整他們的投資組合。我認識不少的投資高手都在今年年初時重倉香港和美國上市的科技股,當市場在二月份開始調整時,大部份都能及時降低他們的持倉,增持現金和在三月份開始把資金投放在價值型的股票中。

其實,散戶投資者本應比機構投資者們更有競爭優勢,因為他們不受嚴格投資授權(investment mandate)的約束,可在熊市或不利投資的市場條件下增持現金,而大多數的機構投資者都有嚴格的授權,在所有市場狀況下都需要全額投資。

貪婪恐懼情緒化 VS. 有紀律的理性

在投資時有紀律地抵制貪婪和恐懼(Greed & Fear) 的能力非常重要。一般投資者和投資高手的區別在於他們看金錢的態度。前者容易的被貪婪和恐懼的情緒牽著鼻子走,投資策略缺乏自律、飄忽不定。投資高手一般可以用比較抽離的態度去看待金錢財富,因而可以採取比較理性的態度去管理他們的投資組合。

我認識一些很喜歡玩德州撲克(Texa Hold’em Poker) 的朋友,他們在小額撲克遊戲中表現出色,但在投註增加時則無法達到相同的水平。當賭桌上的籌碼(pot size)達到一定的銀碼,他們被貪婪和恐懼所淹沒,而再也看不清這本質是場看賠率的數字遊戲。

正如不少投資者在管理規模比較小的投資組合時表現出色,撇除投資機會和流動性(liquidity)因素的影響,當他們的投資組合達到一定規模時,他們容易「動作變形」,不一定能嚴格執行為自己定下的投資紀律。這一變化甚至適用於不少管理數十億美元以上的機構投資經理,常見的情況是,他們擅長管理第三方資產,但卻難以管理自己資金,正所謂「關心則亂」。

在這個世界政局,經濟和職場都瞬息萬變的環境中,用錢賺錢的能力變得甚為重要。下一次,我將與大家分享一些克服FOMO、少受貪婪恐懼擺布和提升心理質素的有效策略。

【財經專欄】馬山歸來不看岳林子傑

作者介紹:馬山資本董事總經理,資深投資人,半個媒體人。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成員,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HKSI)董事會成員,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非執行董事,上市公司和投資基金的非執行董事。特許財務分析師(CFA)及註冊會計師。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代表,筆者的個人投資組合裏持有快手的股票和相關的衍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