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圈樓價連續2年破頂 買家想換樓 同一筆錢買樓單位面積減19%

撰文:張偉倫
出版:更新:

不論居於香港或東京等大城市,當地市民均希望可以搵個安樂窩。可是在人多﹑地少﹑建築成本日增致樓價水漲船高等環境下,要達到前述目標非易事。在土地資源及手頭資金有限的條件下,唯有接受較細居住面積。據《日經亞洲》報道,東京圈的新樓平均價已連續2年創新高,若不縮減面積,單位售價便會進一步上升;又指出如不適當利用空置單位,日本將成為難以居住的國家。

自2012年起海外投資者對日本資產及資本市場關注度提高,與前總理安倍晉三於當年年底再度出任首相,啟動三枝箭刺激經濟方案有關。其中一項政策是透過日本央行實施質化與量化寬鬆,以超低息及向市場注入資金方式,讓日圓貶值。效果除帶動日本服務出口大幅提升外,亦吸引外資將資金泊入日本股市及物業市場。

發展商將貨就價

同時當地建築需求亦隨著日本推出刺激經濟措施而增加,導致當地建材費用及人工攀升。俄烏戰爭爆發後,升幅更目顯著,發展商為免單位售價上揚,只好壓縮單位面積。

報道引述一名東京上班族指出,10多年前以8,000萬日圓購入面積為80平方米(861平方呎)單位。因對公用設施不滿有意賣樓,希望買入附近新樓作換樓之用。可是他發現同樣是8,000萬日圓,目前只能買入面積為65平方米(約700平方呎)的單位。亦同樣的價錢,買入的物業單位面積減少15平方米(約160平方呎)或18.69%。

報道亦引述針對住宅金融支持機構「Flat 35」的用戶調查,發現在2021度平均住宅單位面積,新樓平均面積為64.7平方米(696平方呎)﹑二手樓平址面積為68.2平方米(約734平方呎)。與10年前相比,新樓及二手樓面積分別減少10%及5%。

單位面積擴大情況至2018年逆轉

日本總務省「住宅和土地統計調查」數據,自1990年起住宅單位面積一直擴大,可是至2018年時住宅整體面積較5年前減少。由於當地要獲得土地不易,加上建築費上升,導致新樓面積縮少。擁有面積較大兼隔間較佳的住戶,亦不願將單位出售,促使當地一﹑二手物業面積一同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