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會計師公會:僅7.5%港上市公司採用外部鑒證 原因有4點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ESG日漸受重視,惟不少上市公司未有採用外部鑒證,近1,900間被調查的公司,只有141間有如此做。香港會計師公會(公會)最新發表題為 《2023香港ESG鑒證最新情況:一個不斷演變的領域》的研究報告,探討香港市場目前環境、社會和管治(ESG)鑒證情況。

研究指出,包括香港在內的大多數司法管轄區,並未強制要求上市公司進行ESG鑒證,大部分上市公司對ESG鑒證探納程度較為緩慢。但隨著市場對ESG匯報要求和期望不斷上升,投資者和持分者正尋求具有可靠性、相關性及可供核實的數據,而具有質素的ESG鑒證正滿足市場需求。

研究指出,上市公司對ESG外部鑒證採用程度有所增加,而大型公司則呈現顯著增長。(資料圖片)

大型上市公司較傾向採用外部鑒證

研究指出,上市公司對ESG外部鑒證採用程度有所增加,而大型公司則呈現顯著增長。具體而言,今次研究涵蓋1,882間於2022年12月年結的香港上市公司,當中有141間(7.5%)採用外部鑒證,較2021年的85間(4.5%)錄得明顯增幅。而137間大型上市公司(市值逾380億元),當中有57家進行外部鑒證,其比率由2021年錄得的20%增至目前逾41%,遠勝中型及小型公司的比率升幅,即分別由11.6%升至14.6%,以及由1.4%升至2.5%。

有進行ESG 鑒證的141間公司當中,銀行業佔約21%(29間),數字為所有行業中最高,比例上亦冠絕研究的1,882間公司當中所有行業。公會認為,銀行業有較高比例進行ESG鑒證,可歸因於香港金融服務監管機構一直促進綠色及可持續金融和 ESG 匯報。

另外,最大型的公司傾向訂立清晰的碳中和目標。約16%(309間)上市公司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訂下清晰的目標日期。在恒指成份股公司中,有關比例高達51%(35間)。

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方蘊萱相信此與多項因素有關,包括取得ESG 鑒證並非強制要求,公司或需平衡相關的成本效益。(資料圖片)

四大原因 ESG鑒證探納程度較為緩慢

研究顯示,大部分上市公司對ESG鑒證探納程度較為緩慢,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方蘊萱相信此與多項因素有關,包括取得ESG鑒證並非強制要求,公司或需平衡相關的成本效益,令其採取觀望態度;公司現階段或對自身ESG資料分析和蒐集能力未具足夠信心;公司發布ESG報告或純粹為了遵守港交所之披露要求,及維護公司形象,以滿足市場基本期望;最後,成本效益仍未得到證實。

方蘊萱續稱,鑒證提供者目前正面對的挑戰在於,以往未有一套廣泛採用、具一致性的國際ESG報告準則框架,「為鑒證帶來挑戰,内容未必統一。」不過,她指出,隨著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框架下發布首兩項針對投資者的國際可持續準則,情況或有所改善。

她補充,ESG 對上市公司投資者的信心有幫助,惟鑒證所需成本各有不同,原因之一是未有單一、獲廣泛採用的國際ESG報告準則。談及人才,大學、公會都有相關人才培訓,政府也有資助學員申請,希望愈多愈好,因假如逾2,000間上市公司,即使每間請一位,需求都很大。

公會大獎遴選委員會主席羅柏達補充,中小型上市公司有不同的行業,可針對某些地方進行ESG鍳證,以減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