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行山路線︱炎夏行彌深石澗 沒這十項準備勿前往|Hikipedia

撰文:Kylie - Hikipedia 山上。山下 Avis - Hikipedia 山上。山下
出版:更新:

5月來了,話熱就熱,攝氏30多度的日子重臨。
香港的夏天濕熱難耐,但山癮甚深如我們,頂着烈日當空仍忍不住要上山。上山之餘又想避暑,行澗絕對是充滿誘惑的選擇。去年夏天,有相熟的山友邀請我們出走一次難度較高的「彌深石澗」。起初我們略有猶疑,但朋友仔跟我們分析這條路線的難度和險位,評估好經驗和能力後,最後還是決定隨隊出發。
(編按:本文為Hikipedia投稿,由《01體育》編輯)

計劃行澗前的10個注意事項,按圖放大:

+5

(注意:此篇絕非路線介紹!今次分享的行山經歷絕對新手不宜,需要大量涉水攀爬,前往人士必須具充足體力及行澗經驗,事前做足準備,切勿單獨出行!)

挑戰深入東涌的彌深石澗。是次路線的難度高,絕對新手不宜。

這次挑戰深入東涌的彌深石澗。雖然出發前已了解清楚路線難度,做足心理準備,但要在濕滑的大石上前進,仍是步步為營,腦海不禁閃過「欺山莫欺水」這句話。行澗這玩意,其實更是「欺山又欺水」,行澗不像在河邊玩玩水般簡單,而是行山的高階版,稍有不慎,可能會掉下數米高的石崖,嚴重更會送命,月初大東山青龍石澗便發生過一次。

全新運動App「齊動 LetZ Goal」登場!按此下載,將汗水換獎賞!

雖然我們不能提供什麼專業意見,但仍可分享一下行澗體驗的注意事項。夏日行澗的人增多,山友們出發前務必考慮清楚,最好當然是伙同經驗人士一起出發。

彌深石澗行程風景,按圖放大:

+8

行澗難度遠高於行山

這次前往彌深石澗,水源來自彌勒山,流入深屈灣。彌深石澗毗鄰昂深石澗,同樣是難度較高的路線。我們從深屈灣出發,起點的下游部分是昂深石澗,水質較污濁,但進入彌深石澗後,愈高位置水便愈清澈。路線沿途經過多個潭瀑,足以讓大家攀遊半天。

看完上述簡單形容,應該很多山友都躍躍欲試吧。然而,行澗實在比行山危險得多,千萬別看輕在濕滑不平整的大石上前行的難度。行過玉桂山的山友,應該對那沙石路印象深刻,試將上玉桂山的地勢想像成一條滿布濕滑石頭的山澗,不時手腳並用攀爬,更偶要涉水而行,橫越飛瀑,難度大大提升,那就是彌深石澗的狀況了。山澗與山徑最主要分別,前者基本上不會見到一條清晰路徑,有些地方看似易行的路,實際上可能十分濕滑,行山新手難以應付。

試將上玉桂山的地勢想像成一條滿布濕滑石頭的山澗,這就是彌深石澗了。

不想跣死 首要準備具適當防滑性能的鞋款

正因為難度增加,裝備自然要更足,這好像是「阿媽係女人」的常識,卻不要以為穿上防滑行澗鞋便大安旨意,因為在山澗上行走,大概只是「好跣」和「冇咁跣」的分別。所以如果平日在浮沙碎石上前行都有困難的山友,就先別挑戰行澗了,累積經驗再好好計劃吧。行山人士很多都會選擇有配有Vibram Megagrip底的山鞋,若去行澗的話,盡可能添置多一雙溯溪專用的鞋子,採用Stealth橡膠鞋底的Five Ten是向來較受山友歡迎款式。

購買新裝備前,我們都會思前想後才課金,但行澗是個例外,第一次行澗已果斷購買一雙澗鞋。是次行澗,其實分別走過昂深和彌深兩條石澗,兩澗相匯前的路段比較平緩,但進入彌深石澗的部分便愈來愈難攀登。上攀途中經過大大小小六、七個瀑布,全靠準備了澗鞋,即使依然難行,起碼贏了信心。

通常我們在購買新裝備前都會思前想後才課金,行澗卻是個例外,第一次行澗已果斷購買了一雙澗鞋。

解決了「跣」的問題,但行澗還要應付攀爬的部分,有時面對的更是數米高的石崖。溯澗而上走到路徑後段,可能已經身處數百米的半山中,雖未至於懸崖峭壁,但往下望見深不見底的密林,畏高的朋友足夠嚇到「腳軟」。雖然行澗與行山的感受、景色都迥然不同,甚為有趣,但必需做足身體與心理準備才可動身。

瀑峽一個接一個,這類路段行了超過5小時。

行澗有趣 卻是經驗山友限定

彌深石澗的前段尚算平緩,後半段卻要攀爬不少幾米高的石崖,其實我們都不太敢往下望。上段瀑峽一個接一個,不知不覺間原來已經攀到半山,身後盡是一片翠綠,景觀一流。來到後半部分,轉眼間已經行了超過5小時,感覺有點累,只想快點出澗。不過一看到美景,累還累,難得來到這個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再去第二次的地方,還是忍不住拍照留念。

路徑的出口連接昂平救援棧道,向上走可到達昂平,向下則回到東涌市區。我們由早上十點半出發,循昂平棧道回東涌的途中,天已完全入黑。溯澗半天,雖已適應在濕滑的大石上行走,但還是腳踏實地的感覺最好。

到達終點時,已經完全入黑了。

這次踏足彌深石澗,親身體驗行澗的難與險,縱使事先已有準備,知道是次路線的難度,不過仍然比預想中更難,有時候單靠事前的資料蒐集,並不足以評估路線難度,幸而當日有不少經驗人士一同前行,遇到險位時從旁指導並協助,方順利完成此行。

經驗不足的山友想在夏天走一轉「涼浸浸」的路線,也並非只要行澗一種選項,有一些經過瀑布的山徑也不俗,例如小夏威夷徑、梧桐寨等等,都是有山有水之選,山友探索不同路線之前,記得量力而為喔。

全新運動App「齊動 LetZ Goal」登場!按此下載,將汗水換獎賞!

盤點10大行山謊言,立即按圖:

+5

咖哩山向你推介行山裝備貼士,立即按圖

+13

想知自己山癮愈有幾深,即試「山癮指數」,睇吓自己中多少個?

+31

山癮指數:
1-6項:行山體驗者
7-12項:假日行山者
13-18項:日常行山者
19-24項:經驗行山者
24-30項:行山成癮者
31-36項:重度行山成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