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症|妄想症患者無「病識感」 如何勸他們看醫生?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這是一個健康資訊爆棚的年代,一般人的醫療知識遠比上一代豐富,但求醫治病要有理想效果,病人本身必須先有「病識感」——察覺自己有病,明白需要接受治療。然而有一種病,患者卻堪稱是「病識感」最差的,那便是妄想症。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表示,妄想症是指患者的思想大部份時間只圍繞著一件事,例如某人要害我,某人暗戀我等等,這些事在旁人看來是不合常理的,患者也拿不出證據,卻仍深信不疑。

「妄想症患者一般不會覺得自己有病,只會覺得別人誤解他,不明白他,即使有機會在家人、朋友勸導下來見醫生,但並不會輕易同意醫生的診斷,也不容易叫他們接受治療。」張醫生表示,「所以精神科醫生必須在聆聽完患者的傾訴後,不加以否定,但也不加以認同,而是用心理學上的方法和他們傾談,例如患者覺得某位明星向她示愛,醫生可能要反問:如果他不停向你示愛,其他人為什麼沒有察覺呢?你寄信、寄卡、送禮物給他,他為何從不回覆呢?這樣說是為了帶動患者反思,漸漸有機會肯認同自己有病並接受治療。」

如何勸服親友去見醫生?

那麼,身邊人如何可勸服疑似妄想症的人士去見醫生呢?張醫生建議緊記兩件事:

當懷疑身邊人有類似妄想症狀,千萬不要挑戰他、質疑他,「因為對於妄想症患者,愈質疑他只會令雙方愈難溝通,最終他連自己的妄想內容也不再和你分享。所以,身邊人若想幫助妄想症患者,必須有耐性,不要和他爭論,而應表明你清楚知道他說什麼,這樣才有機會逐步建立雙方的信心。」

勸他去見醫生時要避免一矢中的說:你患了妄想症,去看醫生吧!「因為太過擊中妄想症患者的痛點,他反而會不願去求醫。可以改為和他說,你覺得有人針對你,或某某明星玩弄你,你會否考慮去見醫生,令自己舒服些?這樣說的話,會比較容易見效。」張醫生說。

根據本港和外國的研究,在人口之中,大約有0.03%至0.1%患有妄想症,伸算本港大約有數千名患者。張醫生提醒,「大部份妄想症患者平日和普羅市民其實沒有分別,他們會上班、交朋友,有家庭生活,即使和他近距離接觸交談,若談話內容沒有觸及他的妄想,也未必能夠察覺他的妄想症狀。但當你觸及他所妄想的內容,就可能會感覺到這個人有點怪,所講的事根本無法證實,也不能以常理推斷和解釋,但他卻非常堅持。」

如果察覺身邊人有以上情況,最好能和他仔細詳談,有需要時勸服患者諮詢精神科醫生,就有機會帶來幫助。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漢奇(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