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不同痔瘡要用不同療法?醫生:唔想復發就要做好一件事!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痔瘡是都市人常見問題,成因主要和飲食中不夠纖維、水份,導致排便不暢有關。 長期久坐、久站、負重遠行的工作也伯會增加痔瘡風險。另外而痔瘡有分外痔、內痔,亦有不同症狀,而醫生採用治療方案亦因而有所不同。

外科專科醫生何文鋒指出,內痔和外痔位置不同,亦有內外混合痔:

內痔:痔瘡長在肛門內部的黏膜組織,可能從外表看不出來,一般排便時會出血,但疼痛較不明顯。

外痔:痔瘡涉及在肛門外的皮膚組織,從外表可看見,除了會出血,也會有較明顯的疼痛感及異物感。

「內痔也好,外痔也好,都要看嚴重程度、有什麼症狀,而有不同的治療方案選擇。醫生會評估最影響病人的症狀是什麼,例如是出血、腫脹、痛楚還是突出肛門引致不適。因為痔瘡病癥同大腸腫瘤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亦要做檢查排除大腸問題。治療方面,要考慮痔瘡的形態,究竟是內痔、外痔還是其他肛門直腸病理,再選擇最適合的療法。而療法主要有三大類。」何醫生表示。

痔瘡3大類療法

1.藥物

主要有口服藥及塞肛藥,可紓緩病人痔瘡腫痛等不適。有些口服藥物更可令痔瘡靜脈血液回流較快,幫助消腫及紓緩出血症狀。

2.診所程序

主要有兩種,其中一種注射藥物的方法,但因為會引來很多不適和痛楚現已少用。另一種較常用的診所程序是橡皮圈結紮,即以橡筋皮圈結紮痔瘡底部阻截供血,是一個相對簡單的程序,沒有創傷性,可幫助病人紓緩尤其凸出的痔瘡的出血症狀,而不需要複雜的麻醉及外科手術,「但要注意,這個程序只適合用於內痔,因為外痔是皮膚組織;而若痔瘡本身有痛,也不適合用橡皮圈結紮的方法。」何文鋒醫生說。

3.外科手術

主要有切除性和非切除性兩種,醫生會根據痔瘡的形態、症狀決定做哪一種。

「非切除性手術又分兩種,第一是『環切痔瘡術』,其實並不是把痔瘡切除,而是切去一部份肛門黏膜,從而將痔瘡拉回肛門內,減低凸出肛門外引起的症狀。另一種較新的叫HALO(Haemorrhoidal Artery Ligation Operation, 超聲波痔瘡動脈結紮手術),即以超聲波找出供應痔瘡血液的血管位置,從而進行外科結紮血管的手術,通常會結紮6至8個位置,而這手術需要全身或局部麻醉。」

至於切除性手術,何醫生表示,其實就是歷史最悠久、最常用,也最徹底的傳統痔瘡切除手術,「即將凸出來的痔瘡組織以外科手術切除,好處是徹底,不好處是傷口較大,病人復原需時較長,當然手術時也需要全身或局部麻醉。」

不論哪一種痔瘡治療,痔瘡都有機會復發,「復發原因基本上是成因沒有解決,例如膳食纖維不足,長期飲水不足,或經常坐在馬桶上『魯大便』、玩手機,或其他影響腸蠕動的因素、增加腹內壓力的動作等。若治療加上解決成因,痔瘡復發的機會就可大大降低。現時一般建議每人每日最少進食三份蔬菜,以及兩份水果,可同時為身體提供水份和纖維。」

外科專科醫生何文鋒醫生(照片來源: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