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愛樂樂團x男爵樂團】耆英音樂夢 令長者有第二人生

撰文:羅偉強
出版:更新: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家有的歷練與智慧是不容小覷的,然而在古典樂界又是否如此呢?年老的人聽力會漸漸下降,讀譜能力會減弱,身體亦未必可以負荷得到長時間演奏。近期上映的日本電影《黃金愛樂樂團》正正就探討着這個問題。一眾老友記玩音樂到底會產生災難還是能同心合力演奏出好音樂呢?

由一班老人家組成的樂團,也可以演奏出精彩的音樂。

其實電影的故事進程有點像多年前的大熱日劇《交響情人夢》,不過一眾樂手由音樂學院的底層學生變成一班耆英,但不論是年青人還是老友記,都可以對音樂抱有一樣的熱誠。電影以輕鬆的喜劇形式,描述老人的無奈、與年輕人之間的矛盾,其實滿有意思。電影其中一幕講述擔任樂團首席的老人家突然過世,戲中以幽默形式表達,看時滿戲院的人都不禁大笑,但細心一想,這班老人家在今天不知明天事的情況下,仍堅持自己的音樂夢,其實背後有很多資訊帶出,亦值得大家細想。

+9
男爵樂團活脫就是港版的《黃金愛樂樂團》。(黃國立攝)

而這種樂團其實並非日本才有,香港亦有一隊以老友記為樂團主要成員的樂隊,叫作「男爵樂團」。樂團經理家俊表示,男爵樂團其實與《黃金愛樂樂團》的故事有很多雷同之處。「上了年紀不代表不能玩音樂,可以一樣玩到音樂之餘,亦能令自己及觀眾開心,這是電影的樂團與我們很相似之處。」電影中的長者們因為音樂而走在一起,更因一次公開表演而齊心練好樂器,男爵樂團亦有類似經歷。「我們今年去過東南亞演出,團員們都會因此而更雀躍、努力地去練習,他們會因此而團結。」不論在哪個國家、哪個年紀,音樂都可以是一個共同的語言或橋樑,讓大家走在一起。

周詠琴女士表示能與一眾老友記一起玩音樂,是件很開心的事。(黃國立攝)
即使年老仍堅持音樂夢,這班老人家其實比很多年輕人更堅定自己的音樂信念。

而負責指揮的周詠琴女士,多年來一直在中小學的樂團擔任指揮,問到指揮一班老人家與學生的分別是甚麼,周女士就說:「老人家會比較自律,而且因為他們都退休了,相對有更多時間練樂器。不像小朋友很多時都是被家長、學校逼學樂器,根本就不肯花額外時間練習。老人家更有心去完成一個年少時無法達成的音樂夢。」在50、60、70年代,學樂器不像現在般普及,只有有錢人家才有能力供自己的小孩學樂器,因此男爵樂團很多長者選擇在花甲之年才學樂器,其實某程度上是一圓自己的兒時夢。

Captain張談笑風生,渾然不覺是一個78歲的長者。(黃國立攝)

要數男爵樂團的靈魂人物,其中一位必然是號稱「Captain張」的巴松管手張伯伯,這位已年屆78歲的音樂老頑童談起音樂可以說個不停。原來張伯伯的兒子本身也是巴松管手,因此退休後便跟兒子一起學玩這個冷門樂器,談起音樂帶給他甚麼,他就說:「音樂帶給我興趣及活力。」看到他總是掛着笑臉侃侃而談,就明白為甚麼說音樂為他帶來活力了。說起從前,原來張伯伯自小已習樂器,除了巴松管外,單簧管、小號也有學過,可惜生活逼人下漸漸把興趣放下。「以前要上班哪有時間練樂器,是退休後時間多了才慢慢有時間重拾樂器。」香港的工時與壓力都比較大,的確未必能抽到固定的時間去練習樂器,因此張伯伯也曾無奈放下自己的音樂,幸好有男爵樂團讓他能重拾樂器之餘,亦令他可以再度「夾band」,與一班老友記一起努力,完成一個又一個的表演。

《黃金愛樂樂團》的故事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會有的故事,而年老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音樂是其中一個載體去作老人家的故事元素,可以不一定是音樂,亦可是茶道、花藝、渡海泳諸如此類。電影在歡笑間帶給人很多想像空間去反思年華老去、興趣、夢想,甚至生死。縱然大家未必很認識古典樂,但相信看過的人都可以如當年紅遍全港的《交響情人夢》一樣,不需學過樂器才能有共鳴。這班俱達耳順之年的老友記雖然很多外表上已不復壯,但他們的心境就如電影的主題曲《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 & Circumstance)一般雄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