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鳥小姐】兒童之家的殘酷現實 150萬二戰孩童絕境逃亡

撰文:佘漢姬
出版:更新:

被送往「柏鳥小姐」兒童之家的小朋友都是特別的,他們天生特異(Peculiar),不容於世。在這橦位於偏遠小島深處的大宅,他們逃離外界的危險,快樂地過「同一天」。聽起來猶如童話,事實上真有其事,只不過現實比電影中的怪物更加殘酷。

威脅無處不在,兒童是被侵略地的最後希望。(電影劇照)

在親身到訪爺爺口中的兒童之家前,主角Jake被父親告知爺爺的床頭故事都是虛構的:兒童之家的確存在,但裏面住着普通的小朋友,所謂「特異」別有所指。當然,在電影中父親的說法因「柏鳥小姐」的出現被推翻。但如果我們把觀點拉到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那麼「特異」說的肯定不是能力,而是血統——猶太血統,而怪物則代表納粹和他們的同夥,追捕這些「特異」的兒童。

孩子們一批一批被送往郊區,逃避德軍戰機轟炸。(IWM)

1939年,在德軍空襲的陰影下,英國政府展開「清空城市計劃」,在開戰前有系統地將兒童及懷孕婦女送往郊外,逃離倫敦等重大轟炸目標。第一批戰爭孩童在9月1日坐上撤離火車,三日內共送走150萬人。雖然撤離是自願性質,但不少家庭還是懼怕德軍來襲而寧願將小朋友交託陌生人照顧,各地郊外的兒童之家應運而生。

為保住孩子的性命,留在城內的家長不得不把骨肉交給陌生人照顧。(IWM)
分離的感覺難受,政府張貼宣傳海報希望母親們以大局為重忍耐下去。(網上圖片)

離開市區的孩子們衣服上都縫有寫着詳細資料背景的名牌,以便戰爭結束後尋回家人。撤離的規模龐大,需要大量人力資源。起初依賴學校的老師、警方以及鐵路員工進行,後來再召募多達1萬7,000名婦女義工,才完成1939年至1945年期間的數次大撤離。有些兒童在離開數星期後又回到家人身邊,有些等到戰事完全結束後才返回印象模糊的家裏,有些成為戰爭孤兒再也沒有見到父母。

很多兒童文學作家都對二戰兒童的遭遇充滿想像和憐憫,為他們創造與世隔絕的幻想世界來一場大冒險。其中有不少被改編成電影,例如《魔幻王國》系列(The Chronicles of Narnia)和《偷書賊》(The Book Thief)。而《柏鳥小姐的童幻世界》(Miss 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就賦予他們「特異」能力,為殘酷的現實世界注入怪奇童真。

戰爭令兒童在恐懼和困惑中成長。(Fox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