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17號︱羅拔柏迪臣分飾兩角 反覆面對死亡:生死感覺難以言喻
荷里活科幻喜劇《米奇17號》,由韓裔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得主奉俊昊執導,羅拔柏迪臣(Robert Pattinson)、娜奧美艾奇(Naomi Ackie)、史蒂芬(Steven Yeun)、東妮歌莉蒂(Toni Collette)及麥克雷法路(Mark Ruffalo)主演,電影日前於香港正式上映。奉俊昊繼《上流寄生族》後轉戰科幻片,更夥拍男神羅拔柏迪臣主演,探討太空探索、存在與人性命題、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早前奉俊昊及羅拔柏迪臣就新作接受國際傳媒聯合訪問,分享首度合作的契機、劇情探討的人類存在問題及二人對人工智能與電影未來的觀點。
羅拔柏迪臣首度一人分飾兩角、反覆面對死亡
羅拔柏迪臣於《米奇17號》劇情中,分別飾演米奇17號及18號,為從影多年以來首次一人分飾兩角。對於拍攝期間要與自己「對戲」,羅拔分享適應期間與奉俊昊摸索演繹方法的進程:「的確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適應與自己對戲、對調角色的情況,開始拍攝的第一周,我仍有點混淆,還在摸索的階段。因為是一個相當複雜的情況,對觀眾來說要清楚辨認兩個角色的差異;對劇情其他角色來說卻一模一樣,不能太大差異,所以不斷調整兩者之間的平衡。有時奉俊昊會提醒『要似17號多一點』『這次要似18號』,經過幾周拍攝後終於完全明白他的意思。」
《米奇17號》劇情改編自同名小說,奉俊昊分享創作原點時表示:「華納兄弟影業與Plan B製片公司將《米奇17號》的原創小說帶到我面前,我馬上發現米奇這個角色的可能性,能夠透露每日不停面臨死亡的角色,觸及現實中年輕勞動階層的故事與困境。」劇情中,米奇不斷面對死亡、再透過人體複印技術重生,對於不斷面對死亡的感受,羅拔柏迪臣分享指:「我的想法是正如有許多人面對死亡時,例如幾乎致命的交通意外、或一度死亡再被成功搶救,有些人有神秘的靈界經歷,有些人卻甚麼經歷也沒有。我認為米奇與大家一樣,生死之間感覺其實難以言喻,當大家不斷追問米奇的時候,便會感到相當困擾。」
奉俊昊多方探問人類存在
透過《米奇17號》,奉俊昊多方探討人類存在、環境污染、人與自然及政治問題。奉俊昊表示透露未來科幻作品,能夠超脫時間探討歷史循環的問題:「有別於聚焦特定時間事件,或每日新聞報道的事件,我反而希望透過電影講述在歷史中不斷重覆發生的事件。正如我過去不少作品一樣,米奇在故事中沒有權力、話語權與力量,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為甚麼在未來科技步、社會演進下,我們仍不斷目睹毫無自主權的群體?」
在羅拔柏迪臣飾演的米奇以外,外星生物詭獸(Creepers)是《米奇17號》亮眼配角之一,談到詭獸讓觀眾產生憐憫同情的方法,奉俊昊表示:「劇情中,東妮歌莉蒂與麥克雷法路的角色非常輕視詭獸的存在,而米奇相反則尊重詭獸,視詭獸與自己平等,所以令觀眾能夠從兩個視點出發,對詭獸產生憐憫。」至於詭獸獨特的設計,奉俊昊則笑言:「在劇本中有一句對白『詭獸看起來像沾滿糞便的牛角包』,基本上就成為我們設計的槪念原點,我告訴設計師詭獸要貌似牛角包一樣,在我腦海中形象一直十分清晰。」
羅拔柏迪臣憑《蝙蝠俠》演技說服導演
首次與羅拔柏迪臣合作,奉俊昊坦言從羅拔不少前作演出看中他過人的獨特氣質,並且被《蝙蝠俠》(The Batman)的演技層次說服:「我相信大家都會同意,羅拔的雙眼散發一種剛毅與力量,我們看到他演繹《蝙蝠俠》時的剛強與勇往直前,同時亦有一種焦慮與脆弱在其中。兩種特質配合下,非常適合米奇𧜏個角色,因為他需要一人分飾兩角,17號與18號面對同一狀況下,會展現兩種不同的性格特質,所以羅拔便是最適合的完美人選!」
奉俊昊憑《上流寄生族》成為奧斯卡最佳導演,羅拔柏迪臣能夠與奉俊昊首次合作,表示榮幸以外,亦表白自己已為奉俊昊多年影迷:「我是奉俊昊導演的狂熱粉絲!我許多年前便看過《殺人回憶》,不少畫面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中,時常幻想如果由我與導演合作演繹,效果將會如何。當我看到《米奇17號》的劇本,發覺是我從來沒有看過、想像過的作品,更會由奉俊昊執導,所以引起極為強烈的興趣!」
奉俊昊:人工智能不會有人類的幽默
《米奇17號》探問不少未來科技對人類存在的影響,現實中人工智能的冒起,影響日常生活以外,亦為電影創作帶來莫大衝擊。對於人工智能影響電影劇本創作的議題,奉俊昊分享自己的看法:「我一直有奇特的風格口味,並非刻意拍攝怪誕的電影作品,通常電影上映後都得到類近的評價。《米奇17號》劇情中,在米奇進行人體掃瞄之前,一位技術人員伸手擠去他額頭上的暗瘡,我覺得AI人工智能絕對不會有人類這種幽默的想法。」
至於羅拔柏迪臣,亦對人工智能的冒起,分享樂觀正面的個人觀點:「我一直是對未來充滿期待、正面樂觀的態度。不少人對高新科技、人工智能等出現感到恐懼,擔心人類存在與地位的轉變。我認為沒有一種科技能夠令人類變成多餘的存在,只會變成我們現實中極為重要的部分。正如奉俊昊導演剛才所言,如果我們按照AI人工智能所書寫的劇本拍電影,應該沒有人會有興趣去看!」